试析蒙古帝国时期蒙古族侵略思想的形成及影响摘要:13世纪崛起于漠北草原的蒙古族在成吉思汗的率领下,建立了地跨欧亚大陆的蒙古帝国,蒙古游牧民族独特的生活方式使他们在长期的草原游牧生活中形成了极具攻击性的侵略思想,这种侵略思想给蒙古帝国内部与当时世界的军事近代化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关键词:蒙古帝国蒙古族侵略思想影响蒙古民族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根据蒙古人的历史传说,也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即有文字可记载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了,自从十三世纪初,蒙古帝国登上世界历史舞台后,蒙古族在世界上留下了辉煌的足迹。成吉思汗及其继承者,为了征服世界,南征西讨,建立了横跨亚欧的蒙古帝国。后来经忽必烈平定中原,征服大理吐蕃,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蒙古帝国无论对元朝、亚欧的统治,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往,祖国的统一与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巩固和发展,都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一、蒙古族的族源问题在漫长的历史年代里,中国北部地区先后出现过许多的民族或民族政权,要完全的解决中国古代北方民族的起源问题显得尤为困难。根据拉施特《史集》里面记载蒙古人在很早时期被突厥人打败,只有逃到额儿涅山区避难,波斯史学家们估计在大约9世纪时,蒙古人的祖先们已经从额儿古涅昆山下来,进入色楞格河和斡难河平原。《蒙古秘史》还记载了关于神话中的女祖先阿兰豁阿的故事。据说阿兰豁阿在其丈夫朵奔蔑儿干死后,感天光而怀上了尼鲁温蒙古人的祖先,传说中还认为尼鲁温蒙古人的孛端察尔是成吉思汗的八世祖。格鲁塞认为真正的蒙古人(蒙古人一名似乎最早出现在唐朝:“从唐朝起,中国史书表明,室韦各部落—分布于克鲁伦河下游和兴安岭北部,确实是一些说蒙古语的部落,在他们之中有一支蒙兀和蒙瓦布,从该名中,我们觉察到蒙古人一名”)从狭义上讲,该词的历史含义是指成吉思汗是其中一员的蒙古人,他们在今外蒙古东北,在斡难河和克鲁伦河之间作季节性的迁徙。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那样,在随着成吉思汗的出现而将“蒙古”一名称给予了整个种族的这些部落以前,历史上早就记载了那些几乎肯定是说蒙古语的各民族的存在,正像在突厥人崛起之前,我们就发现了说突厥语的各民族一样。[1]根据许多学者的研究,东胡后裔诸族的语言与蒙古语有共同的族源,形成蒙古民族的核心部落是原蒙古人即室韦—达怛人。[2](唐玄宗开元廿年所立的《阙特勤碑》突厥文部分,载有其四邻部族和国名,称其东邻为“三十姓达怛”。根据碑文中各部的排列顺序,三十姓达怛的地理位置应在骨利干东南,契丹以北,正与唐书所记载室韦诸部相当。)蒙古语是在室韦—达怛人的语言的基础上经过突厥化过程而形成的。就地域而言,原蒙古人是从东胡后裔历史民族区(主要是内蒙古东部地区)向整个蒙古高原扩散,同突厥铁勒人和其他民族结合,固定在蒙古高原的。就人类学因素而言,蒙古民族在形成过程中吸收各种外族人口,包括一部分非蒙古人种居民。在民族文化方面,畏兀儿体蒙古文成了民族文字,产生了独特的文学和艺术。就经济生活而言,游牧经济一直到近晚,几乎是整个蒙古民族的主要生产专业。[3]蒙古族的形成导致十三世纪一个强大的蒙古帝国的崛起,成为蒙古族人民历史上影响深远的大事,也把蒙古族送进了广阔的闻名世界中,对于蒙古族的历史命运有着无限深远的意义。二、蒙古族侵略思想的形成毛泽东说过“战略问题是把握全局的规律性的东西”。战略是把握战争全局的,是对战争全局的筹划和指导,侵略思想对整个战争的成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蒙古帝国版图的不断扩大正是因为有着强大的军事侵略思想作背后支撑。蒙古人的征服活动,同以往游牧部落对外扩张不尽相同。它继承了游牧民族的传统并使其发展到顶峰,即屠杀定居民众,毁坏城市和农田,使荒芜之地再回到草原状态,以利于游牧畜群。有的学者以此称蒙古人为野蛮的民族,毫不留情的批判蒙古征服者的暴行,有的更直呼其为蒙古旋风。但是我们从蒙古族的民族特性以及建立一个统一国家的需求来看,需要用理智和合理的态度来对待蒙古侵略问题。1、游牧经济的优势和局限性产生的巨大推力游牧生活实际是“逐水草放牧”,“皆以黑车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