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双流增城两地学习考察报告5篇赴双流增城两地学习考察报告为高标准做好县十六次党代会报告的起草工作,找准我县今后一个时期的科学发展新路径,努力在重点工作上寻求大突破,经县委同意,县委政研室针对统筹城乡发展、产业项目建设、社会管理创新等重点课题,利用一周的时间,分别赴XX省XX县区和XX省XX县区进行了学习考察。两地的强劲发展态势不但给我们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更让我们在思想上得到了大解放,为谋划我县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提供了新鲜而宝贵的经验。一、学习考察地的基本情况本次考察选取的两个考察点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XX县区隶属于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XX市,该县虽然在县域经济发展实力位于XX省首位,居全国前列,但因农业人口比重较大,仍存在着城乡发展不协调、小城市带大农村、‘二元'结构突出、总体发展不足等县情。该县很多统筹城乡发展方面的做法,在全国具有首创性,对我县有很好的借鉴意义。XX县区隶属于珠三角都市圈中心城市——XX市,在经济总体发达的XX省,属区域内相对落后县份。最近几年,增城以‘升级为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联系点'为契机,在规划建设三大主体功能区、实施公园化战略、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等方面率先进行探索创新,形成了科学发展的‘增城模式'。XX省XX县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广州XX县区位于XX省中部,珠江三角洲东北部,是广州、东莞、深圳等珠三角城市群和粤港澳‘黄金走廊'的重要节点。市域面积1616平方公里,辖6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共282个行政村和37个社区,人口83万,拥有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增城是全国闻名的荔枝之乡、牛仔服装名城、新兴的汽车产业基地和生态旅游示范区。近年来,XX县区按照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以规划建设南中北三大主体功能区为抓手,以实施全区域公园化战略第1页共15页为载体,以着力推进富民惠民工程为重点,大力推动城乡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城乡居民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统筹,逐步形成了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格局。2010年,该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81.5亿元;工业增加值1520.5亿元;财政总收入158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9.88亿元。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名第9位,连续9年领跑广东县域经济。XX省XX县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XX县区地处成都平原腹地,位于成都城市向南发展的轴心区域,幅员面积1032平方公里,辖19个镇、5个街道,户籍人口92万。境内交通四通八达,其中双流国际机场距县城仅2公里,开通国际国内航线160余条,已成为全国第四大航空港。近年来,XX县区抓住西部大开发、四川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和成都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机遇,全面深化城乡统筹,全力以赴加快发展,实现了赶超跨越的重大突破,开创了科学发展的崭新局面。201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7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56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72.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7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3.5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81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35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030元。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连续16年位居XX省‘十强县'榜首,2011年全国百强县双流排名全国第20位,中西部第一,名列全国最具投资潜力百强县第6位、全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百强县第27位。二、学习考察地的成功经验在进一步了解两地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我们对两地取得跨越式发展的有关经验进行了概括总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明确发展定位,科学超前规划。思想解放的深度决定推动发展的高度,只有因地制宜科学谋划,才能把握大势、引领发展。——XX县区之所以能够在短短几年中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腾飞,关键在于他们大胆探索出‘规划建设主体功能区、实施公园化战略、统筹城乡科学发展'的新路。XX县区委、市政府跳出增城看增城,将本地的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与整个珠三角第2页共15页都市圈的发展格局和发展趋势结合起来,发挥优势,转化劣势,借助强势,规划建设三大主体功能区。将工商业集中的南部定为重点开发的新型工业区,坚持组团式、园区化,集聚集约发展,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培育汽车、摩托车及其零部件和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