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的多产品共线生产需评估交叉污染或共线的相关风险,确定控制策略,使交叉污染、混淆、人为差错等风险最小化。本规程规定了进行多品种共线风险评估流程及方法,用于识别多产品共线生产活动中的交叉污染风险,并针对性的制定风险控制措施,以支持公司对多产品共线的管理决策。2.适用范围适用于小容量注射剂车间最终灭菌、非最终灭菌生产线多品种共线生产的风险评估。3.职责生产技术部负责组织实施多产品共线风险评估。生产车间负责参与多产品共线风险评估,并完成相关评估内容。质量管理部负责参与多产品共线风险评估,并完成相关评估内容。负责多产品共线风险评估过程指导和最终结果的审核批准。4.定义参考文件4.1.《质量风险标准管理规程》SMP-QA-Q-0014.2.无菌药品GMP验证指南2010年版4.3、中国药典(2015年版)4.4、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版)5.定义5.1.共线生产:指在药品生产中,有多个产品使用共用的厂房、设施、设备等情况。5.2.本规程所指的多产品包括以下情况:两种或两种以上完全不相同的产品,具体区分以公司产品代码为准。两种或两种以上不相同的产品组分(如配液工序提供的液体),或中间产品等。5.3.本规程所指的多产品共线包括以下情况: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产品在同一个生产厂房进行生产,受限于生产厂房的硬件条件,可能会共用某些公用工程系统,人流、物流通道,仓储设施或其他配套设施。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产品在同一个(或多个)房间内生产,或共用同一台(或多台)生产设备生产。6.内容6.1.共线风险评估流程涉及到多产品共线生产的生产厂房、生产设备,应针对共线部分开展风险评估,识别其中可能存在的交叉污染风险,并针对性的制定风险控制措施,以降低风险。多产品共线风险评估不是一次性行为,在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的全过程中,应不断实施或回顾。不同阶段开展风险评估的内容和特点如下所示:在多产品共线的计划阶段,应开展风险评估,预测其中的风险,并给出建议的风险控制措施。以此结果构建多产品共线生产期间的质量管理策略,同时为是否共线生产的管理决策提供支持。在多产品共线的实施阶段,应定期对风险评估过程、结果,以及制定的风险控制措施进行回顾评审,审核其中可能存在的变化,并针对变化内容进行二次评估,以实现质量风险的持续性管理。风险评估流程多产品共线共线评估一般包括五个步骤:准备活动(成立风险评估小组、基础信息收集)、第一阶段风险评估(GMP合规性评估)、第二阶段风险评估(产品特性评估、产品工艺评估、生产计划评估)、第三阶段风险评估(厂房设施设备评估、工艺操作控制评估),风险评估总结。附件1提供了一个风险评估流程的示意图,供风险评估过程中参考使用。6.2.风险评估准备工作6.2.1.成立风险评估小组多产品共线风险评估是一个跨学科的,多专业合作的管理活动,在开展此活动之前,应成立风险评估小组。风险评估小组的成员应该至少包括:质量风险管理人员,生产管理人员,设备管理人员、清洁验证人员,质量保证人员等。在风险评估过程中,会应用到部分产品开发和临床试验的数据,如有必要,可邀请相关专业的人员加入评估团队。6.2.2.资料准备在开展风险评估之前,风险评估小组应尽可能的收集和多产品共线生产相关的各项基础资料,以支持风险评估过程。如因某项资料不全,导致风险评估过程缺乏信息,风险评估小组应对此风险加以关注,并考虑是否有其他途径获取相关信息。资料包括:项目计划、产品清单和化学品安全说明书、工艺说明、厂房布局图(人物流向图)、工艺设备布局图等。详见附件2。7.共线可行性评估7.1.初始考虑初始考虑是为了判断拟开展的多产品共线生产是否违背了GMP及相关法规的规定。如GMP及相关法规已经明令禁止该产品组的共线生产,风险评估将直接结束,给出不能共线生产的结论。如GMP及相关法规对该产品组的共线生产给出了明确的要求(如:阶段性生产),应视为可以共线生产,并继续开展后续的风险评估活动。附件3给出了一份GMP合规性评估的法规来源和结果举例,供风险评估过程中参考使用。7.2.可行性评估因素拟共线生产产品可行性评估应包含产品特性、工艺、预定用途等因素。7.2.1.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