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风清气正的社会发展环境实践与思考调研报告构建风清气正的社会发展环境,是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顺应坚持加快发展、推进转型发展,建设创业、宜居、平安、生态、幸福赣州的形势要求。本文结合天心镇工作实际,对如何构建风清气正的社会发展环境提出了几点思考。一、天心镇的主要做法与成效(一)凝聚文化合力,激发民众意识塑社会新风新貌。充分整合天心红色资源文化和生态文明成果,以爱为绳牵动全民共创富裕、畅通、靓丽、幸福、活力新天心,塑造独具魅力和特色的XX县区域文化。一是把红色文化浓缩为“爱”的文化。大力宣传毛泽东1930年旧居,朱德、陈毅1927年召开的南昌起义军余部连以上干部整军会议及红军与国民党部队正面激战的“九十九窝”遗址等红色资源文化,在镇中心新建了天心朱德整军广场,塑立了朱德汉白玉雕象,并规划新建天心整军桥,在红色文化的熏陶下,致力传承和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无私的爱和奉献精神,形成一股天心人热爱天心,天心发展大家齐献力量的大爱之风。二是把生态文明放大为社会文明。策XX县区委做美城乡、做旺旅游的方针,积极发动全镇共建省级生态乡镇,并以此为契机,推进社会文明建设,一方面通过广播、张贴宣传标语、组建宣讲团到村各个屋场进行宣传造势,浓厚氛围;另一方面加大新农村建设和村庄整治力度,落实圩镇“五个严禁、四个确保、三个不准”规范,开展文明户评比活动,人们的文明意识得到明显提高,圩镇乱搭乱建、占道经营、欺行霸市现象得到有效改善,农村封建生育观念逐渐淡薄,社会发展更加和谐有序。三是形成“爱”和“文明”的社会接力。在爱和文明合力作用下,社会公益事业发展有力,社会捐助的学校书声朗朗,街道义工越来越多,以爱播种爱,以文明倡导文明的社会新风新貌正逐步形成,为构建风清气正的社会发展环境建立了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第1页共6页(二)牢固执政理念,规范行政作为促社会公平正义。强化执政为民、民生为本理念,切实为老百姓谋利谋益,让弱势群体、困难群众得到更多关爱和救助,彰显社会公平公正。一是进一步转变机关作风,提高服务效能。通过干部“大下访”活动,将政策、文化、科技送到千家万户,将办公桌搬至田间地头,现场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机关作风效能大幅提高,群众评议基层所站满意率高达94%。二是干部帮带打造良好的创业谋业环境。作为全县烟叶种植重点镇,为了让这项强农惠民的产业真正给老百姓带来实惠,镇党委、政府组建了5个工作组,到每个烟叶种植村召开村民小组户长会,在充分发动的基础上,对部分还心存顾虑不敢、不愿种植的农户,采取干部与农户合股的办法,让农民大胆种,对部分想种但经济困难的农户,采取干部出资、农户出劳的办法,让农民放心种,截至目前,全镇流转烟田面积约2600多亩,落实本地基本农户种植率达40%以上,创业氛围十分浓厚。三是规范行政作为做到办事公道。在民事纠纷调解、征地拆迁安置等涉及农民切身利益问题上,按照重事实、定方案的方式,秉公办理,特别是针对民生低保问题,对全镇所有低保对象进行全面摸底核实,做到“应保尽保”,并召开党政联席会议逐一讨论,对一些养着私家小车、开有店面商铺、创业脱贫等不符合低保政策仍在“吃低保”的,坚决予以取消,赢得了广大群众的拍手叫好。四是关注弱势加大救助。每季度对镇村干部反映的困难群众进行分类汇总,按照定期走访、现金救助、政策倾斜等办法,让弱势群体得到关爱,申张社会正义,扭转了弱势群体没地位、弱势群众常吃亏的社会不良风气。(三)发挥纪检职能,为构建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提供有力保证。按照“为党执纪、为民作主”的工作理念,强化党风建设,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畅通民意渠道,为构建风清气正的社会发展环境凝心聚力。一是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端正党风。根据党政班子分工情况对党风廉政建设进行任务分解,自上而下推进防腐建设,在党政班子会议上先后2次组织学习《廉政准则》,并对贯彻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对镇机关党员的配偶及子女近亲人员的从业、经商等情况进行全第2页共6页面摸底,建立党员重点廉政防控机制,实现党内“清”风拂面。二是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