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索摘要:本文试图从教学低效、无效的具体表现及成因做出剖析,探讨了新理念的实质,并提出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些措施。关键词:新课改;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课堂教学是我国学生学习外语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学习知识、培养语言技能、提高能力、发展智力、形成态度和培养优秀品质的主要渠道,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因此我们可认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线,学生能学到什么,提高什么,在哪些方面得到发展,这是高中英语课程改革必须考虑的问题。随着新课标的颁布,课堂教学改革的启动以及不断深入,我们的英语教师逐渐更新了教育理念,比以往更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注重激发及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教学方法也越来越强调运用语言习得理论,让学生在接近真实的环境中学习或自然“习得”语言知识和技能。同时,新的课堂组织模式的变化也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是我们深感以学生为中心,伴随着多样活动的课堂教学其实并没取得很好的效果,新模式的变化遮蔽了我们的眼睛。课堂中,学生主动参与活动,讨论热烈、思维活跃,教师采用多种现代媒体作为教学辅助手段,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讨论等各种新颖的教学模式,大家为此感到惊奇,因为这些都是传统课堂中从来不会出现的场景,从来没有使用过的方式。然而,如果我们认真观察课堂教学,冷静下来仔细研究分析:我们的教学模式是否有效?教学手段学生可否接受?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学生在自己活动的20~30分钟内学到了什么?又培养了什么能力?这些我们都不得而知。教师虽然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也提供了学生学习、活动的机会,但学生还基本上是在教师的控制下学习,练习语言知识,教师还是课堂的主宰者。新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成为活动的设计者、指导者,既不能成为课堂主体,又要掌握全局,而且整个课堂呈现出动态的多层次的复杂局面,教师在课堂组织、教学的流程设计、动态生成等方面如果没有充分的准备和较强的驾御能力,不重视合理使用各种教学资源、教学辅助工具,不重视活动中各环节的紧密性,课堂教学的效果会在不知不觉中打折扣,甚至会低于传统的课堂模式。这就使得新的英语课堂不能真正促进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更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不到培养,课改也就失去了意义。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和一些听课调查,记录及与同事们的共同讨论,就教学环节中的一些低效、无效现象的成因及解决途径进行一些探讨。一、教学低效、无效现象的成因分析1.教学目标模糊,教学环节设计不当由于教师对学情了解不到位,忽略了教学目标要具体、明确,忽略了结果性目标的要求,在课堂流程上出现难易颠倒,过多铺垫,过难或过易等情况。2.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无效、低效性根据《英语课程标准》,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而合作学习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途径。但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合作学习作为重要的教学手段并未得到科学、有效地利用。一方面,是教师的习惯在合作学习中表现出相当强的惯性,习惯于控制教学活动的进展。新的学习模式需要新的教学理念,教师的角色也需要随之发生变化。但不少教师总不放心学生的合作学习,担心学生讲不清楚,耽误了教学时间,从而干扰性地介入,或打断学生思路,或左右学生思维,这就大大降低了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另一方面,由于这种课堂组织模式在我国缺少经验的积累,许多教师面对新的学习模式,只是学了个形式,而涉及到分组的方法,激励评价的操作,活动任务的设计和教师的监控和引导都是广大教师面临的新课题。因此许多教师教学过程中滥用小组讨论,不管什么课都分组讨论。还有的教师一味地让学生合作学习,放弃了自己应有的话语权。如有的教师提供一个话题(有时甚至指令不明确)就把学生分成若干组,不论学生的实际英语基础和能力,让学生进行自主讨论,学生活动时,自己在旁观看,不做任何指导或帮助。这种流于形式的合作学习无疑是低效的。交际类活动教学途径只是在一定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