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摊余成本系列之持有至到期投资VIP免费

摊余成本系列之持有至到期投资_第1页
1/6
摊余成本系列之持有至到期投资_第2页
2/6
摊余成本系列之持有至到期投资_第3页
3/6
摊余成本系列之持有至到期投资一、持有至到期投资的界定及特征(一)如何界定持有至到期投资企业从二级市场上购入的固定利率国债、浮动利率公司债券等,都属于持有至到期投资。持有至到期投资通常具有长期性质,但期限较短(一年以内)的债券投资,符合持有至到期投资条件的,也可以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企业不能将下列非衍生金融资产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1)初始确认时即被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非衍生金融资产;(2)初始确认时被指定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3)符合贷款和应收款项定义的非衍生金融资产。如果企业管理层决定将某项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则在该金融资产未到期前,不能随意地改变其“最初意图”。也就是说,投资者在取得投资时意图就应当是明确的,除非遇到一些企业所不能控制、预期不会重复发生且难以合理预计的独立事件,否则将持有至到期。如果企业将持有至到期投资在到期前处置或重分类,通常表明其违背了将投资持有到期的最初意图。如果处置或重分类为其他类金融资产的金额相对于该类投资(即企业全部持有至到期投资)在出售或重分类前的总额较大(达到或超过总量的10%),则企业在处置或重分类后应立即将其剩余的持有至到期投资(即全部持有至到期投资扣除已处置或重分类的部分)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且在本会计年度及以后两个完整的会计年度内不得再将该金融资产(包括新购入的债券)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例如,某企业在2007年将某项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或出售了一部分,且重分类或出售部分的金额相对于该企业没有重分类或出售之前全部持有至到期投资总额比例较大,那么该企业应当将剩余的其他持有至到期投资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而且在2008年和2009年两个完整的会计年度内不能将任何金融资产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注意:这是惩罚性规定)。但教材上注明了例外的情况,要注意理解这些内容。(二)持有至到期投资的特征1.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2.有明确意图持有至到期。3.有能力持有至到期。有能力持有至到期是指企业有足够的财务资源,并不受外部因素影响将投资持有至到期。二、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核算(1)初始计量: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面值)——利息调整(差额,或贷记)应收利息(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贷:银行存款(实际支付的金额)(2)后续计量:1)资产负债表日,计提债券利息:①持有至到期投资为分期付息,一次还本债券投资:借:应收利息(债券面值×票面利率)贷:投资收益(持有至到期投资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差额,或借记)此时,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本金)-[现金流入(面值×票面利率)-实际利息(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已发生的资产减值损失,这里可以将期初摊余成本理解为本金,而每期的现金流入可以理解为包含了本金和利息两部分,其中“现金流入-实际利息”可以理解为本期收回的本金。②持有至到期投资为一次还本付息债券投资: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债券面值×票面利率)贷:投资收益(持有至到期投资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差额,或借记)此时,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本金)+实际利息(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已发生的资产减值损失,因为是一次还本付息,所以此时的现金流入为0,则实际利息增加期末摊余成本。③发生减值时:借:资产减值损失(账面价值-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如有客观证据表明该金融资产的价值已经恢复,且客观上与确认减值损失后发生的事项有关,原已确认的减值损失应当转回,计入当期损益: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贷:资产减值损失2)处置持有至到期投资:借:银行存款(实际收到的价款)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已计提的减值准备)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账面余额)——利息调整(账面余额)(或借记)——应计利息(账面余额)投资收益(差额,或借记)(3)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转换: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债券面值)——公允价值...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摊余成本系列之持有至到期投资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