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部在抓党员干部思想政治建设的报告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必须把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这是因为,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离开了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党的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就失去了前提和基础,就没有了可靠的保证。就县区基层而言,要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最重要和最关键的就是如何在普通党员干部中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用科学的理论来武装党员、干部的头脑。实践中由于认识的偏差和工作的不到位,特别是基层组织部门的作用发挥不好,往往存在和出现以下问题:一是有的组织部门越俎代庖,在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建设上动辄一杆子插到底,干了一些不该干也干不好的事;二是有的组织部门抓党员、干部思想政治建设的责任感和主动性差,满足于当“中转站”、“传话筒”,致使教育和武装工作自生自长,放任自流;三是教育缺乏针对性、空对空,要么从理论到理论,要么理论与实践脱节,最终导致广大党员干部学习没有兴趣,教育听不进去,立场不够坚定,理想不能树立。严重影响了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为改变这一状况,近两年我们做了一些积极探索和尝试,主要有以下体会:一、县区组织部在抓党员、干部思想政治建设中,既要当导演,更要当演员我们感到,县区组织部在抓基层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建设上,具有以下主要特点:一是组织领导的直接性,二是工作过程的具体性,三是教育落实的创造性。上级部署的教育工作,提出的教育要求,规定的教育内容,都要通过县区组织部化为具体的实施方案和教育计划。其抓落实的过程,就是一个能动的创造过程。为此,县区组织部在抓教育落实过程中,首先要当好导演。从计划的提出,内容的设置,方案的制定,时间的安排,人员的确定,解决的问题,达到的目的,产生的效果等等,都要提前导演,有效准备。做到精心组织,周密计划,针对性强,操作性好。其次要当好演员。每一项教育活动,都要求把上级的第1页共4页精神与本单位的实际有机的结合起来,并潜心研究解决党员干部在思想领域、灵魂深处遇到和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这些都需要进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这就要求组织部门自始自终参与整个教育的全过程,搞好调研、号准脉搏,组织实施、把握状态,检查督促、考评验收,自导自演、融在其中。县区组织部门的这种特殊地位和工作特点,决定了其抓党员、干部思想政治建设自导自演的双重角色,其作用是上级组织部门所不可替代的。这就要求县区组织部门自觉担负起抓基层党员干部思想政治建设的第一位责任,自觉把抓基层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建设作为自己的主要工作任务,把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基层党员干部作为自己的主要工作对象,把整个教育活动作为自己的主要工作舞台,并以此作为检验自身建设水平的主要标准。比如去年在抓农村“三学”教育活动中,由于我们自始至终按照上级的要求和规定,紧紧结合元江实际,充分把握领导的直接性,工作的具体性,教育的创造性,既当导演,又当演员,保证了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实现了“干部受教育、农民得实惠、队伍得加强、工作大发展”的目标要求,在全市开展的“三增长,四突破”竞赛活动中,特别是在实现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等各项经济指标上,都取得了很大成绩,受到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和表扬。二、县区组织部在抓党员、干部思想政治建设中,既要唱主角,更要当配角实事求是地讲,县区组织部在抓党员、干部思想政治建设中,不可能事必恭亲,一一教育;而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讲究实效。说穿了就是既要唱主角,更要当配角。一方面县区组织部是抓基层党员、干部思想政治建设的主管部门,理应负起此项工作的主要责任,义不容辞地唱好主角。另一方面,我党组织体系的完备建设都规定了每个党员在相应的党委、党组、总支、支部及小组的编成内参加活动,接受教育;并有明确的职责要求和相应的权利义务。这就要求县区组织部在抓基层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建设中,必须积极有效地发挥各级的职能作用,认真实行层次领导,做到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这就从客观上要求县区组织部在抓基层党员、干部思想政治建第2页共4页设中,必须当好配角。实践中,我们主要把握住以下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