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部长关于干部“带病提拔”问题的研究思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选什么人就是风向标,就有什么样的干部作风,乃至就有什么样的党风。干部带病提拔是当前选人用人中比较突出的问题,虽是少数现象,但在干部群众中影响恶劣,严重损害党的形象,败坏组织工作声誉。如何严防和纠正干部带病提拔问题,是摆在各级党委及组织部门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一、干部带病提拔问题发生的原因剖析干部带病提拔问题的发生,既有选人用人主体与干部个体的原因,也受选人用人工作内部机制和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总的来看,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问诊手段不丰富。当前,干部考察一般局限于集中考察和任职考察,由于考察范围狭窄、方法简单、手段单一等因素,仍然存在听不到真话、掌握不到实情、考察容易失真等问题,有时即便听到一些问题,也由于是个别人的反映,且缺乏有效的佐证和深入调查的条件,便不了了之。此外,组织部门与纪委、信访、审计、公检法等部门之间的干部监督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作用发挥不够充分,个人有关事项报告、经济责任审计、廉情分析、巡视等信息得不到及时共享和有效整合,导致对干部的综合情况掌握不明、不透、不深入,即使带病,一时也难查清。二是病情隐蔽性较强。干部违纪违法行为通常发生在私人空间,暗中交易且知情范围极小,大多数干部群众所看到和了解到的都是表面现象,反映的情况触及不到根本,而少数知情者,由于与带病干部之间有着扯不清、道不明的利益关联,或者即便没有任何关系,也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不愿讲真话、不想说实情,导致病情隐藏起来、拖延下去,难以被及早发现和处理。三是主体原则性不强。一些领导干部有权就任性,权为己所用,江湖习气重,用自己人,用身边人,用对自己有好处的第1页共4页人,选人用人原则和标准坚持不严格,执行《条例》搞变通。有的看似履行程序,实则因人设岗设限,空走程序;有的重才轻德、以才掩德,对干部德的把关不严;有的甚至明知干部带病依然起用,我行我素,致使一些带病干部得到提拔任用。四是追责力度不够大。带病提拔问题发生后,往往只处理带病者,而对负有推荐提名和考察责任的有关人员特别是主要领导却极少追责,选人用人者失察失误责任的追究失之于宽、失之于软。此外,干部选任环节多、参与者多,责任难以区分和追究,出现什么样的问题、该通过什么样的程序、由哪级机关追究哪个人的责任、追究到什么程度,还缺乏具体的办法,责任追究不具体、不到人,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带病提拔。五是病的动态变化大。从近年来发生违规违纪问题的干部身上来看,绝大多数都是从思想上变质、道德上滑坡、小节上失守开始的,病的形成有一个从小到大的动态变化过程。对干部身上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跟踪关注、分析研判、监督预警等缺乏有效手段,致使小毛病逐步发展成大问题,一些已然病变的干部,由于选人用人者对其实际情况掌握不清不透,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主观上认为不影响任用,从而导致带病提拔。二、防止干部带病提拔的对策措施干部带病提拔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综合来看,考察工作的实效性不强、选人用人主体责任的缺失以及促成干部日常行为规范养成的机制不健全等应是主要因素,防止和纠正干部带病提拔问题,应重点把握以下原则:一是坚持问题导向,提升考察工作的实效性。把发现问题作为干部考察工作的重要方面,进一步拓宽考察的时间和范围,探索建立集中考察、任职考察、非定向考察、联合审查相结合的制度机制。建立非定向考察机制,赋予组织部门干部工作条线人员随机考察的职责,除例行的考察工作外,每次到基层或者单位进行其他工作时,都要把考察单位领导班子及干部情况作为一项硬任务,通过随机谈话、实地走访等形式,及时掌握干部的活情况、新变化,通过非定向和非正式的考察,在民意闲谈中及时了解、发现和诊断有关干部的病情。改进任职考察方式,全面推行差额考察的办法,通过同一岗位的竞争比选,第2页共4页畅通发现问题的渠道,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宽考察内容、延伸考察视角、延长考察时间、扩大考察范围、改进谈话技巧、强化问题分析研判和查核处置等,真正把干部考察全面,把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