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城市基础教育设施规划之比较基础教育设施作为城市公益性公共设施和公共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本文通过简介中、美两国基础教育设施规划的不同发展历程及现状情况,对比两国基础教育设施规划的相同与不同,挖掘我国基础教育设施规划布局的潜在问题,寻求基础教育设施规划的新思路及突破口,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标签:基础教育设施;布局;规划基础教育设施作为城市公益性公共设施和公共资源的一种,是各级政府保证人民整体素质、实现社会公平和统筹城乡的重要手段,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更是城市支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当今,我国快速的城市化也给城市的基础教育设施带来不小冲击。一方面,快速的城市化导致部分基础教育设施建设跟不上城市规模扩张的步伐,外来人口大量涌入城市,使得大中城市相继出现教育资源匮缺的状况;而另一方面,一些新区却也随着城市用地的快速扩张及学校自身发展问题等原因而导致生源不足、教育设施空置,造成公共资源的浪费。因此,针对不同的地区,不同年龄段,编制系统的、深入的的基础教育设施专项规划是非常必要的。本文试着通过对比中、美两国基础教育设施规划的相同与不同,挖掘我国基础教育设施规划布局的潜在问题,寻求基础教育设施规划的新思路及突破口。1当代中美两国基础教育设施规划的发展历程1.1当代中国基础教育设施规划的发展过程教育事业的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基础教育事业方面,一直着重实施高标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推进素质教育,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因此,各级城市的基础教育设施布局规划也在随之不断修改完善中。现仅以浙江嘉兴的基础教育设施规划所经历的三个阶段为例,反应我国基础教育设施规划随着总体政策的调整而表现出不同侧重点的发展历程。第一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主要以调整农村初中布局结构和中小学危房、破旧校舍改造为主。第二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围绕“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目标,主要调整农村小学布局结构。第三阶段:从2003年开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为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教育的均衡协调发展,我省率先提出了“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思路。而作为全省乃至全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试点区”的嘉兴,也积极围绕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为中心,出台了《嘉兴市城鄉一体化发展纲要》,该纲要不仅要求实现嘉兴市域“全覆盖”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更要实现市域城乡基础设施及社会服务设施的共建共享,为此嘉兴市政府启动了新一轮学校建设布局规划,主要目标是高中段教育向中心城区集聚、农村初中向城镇集聚、农村小学向乡镇和中心村集聚的一体化格局。1.2当代美国基础教育设施规划的发展过程美国基础教育设施规划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时,有教育改革者发现美国的教育设施已不能满足现代化教育体系的要求:学校设施被各种高楼包围在非常狭小的空间,沉浸在污浊的空气与漫天的灰尘之中。为改善这种状况,有些专家针对公立学校的选址及建设标准,制定了一系列建设规模、消防间距、采光供暖上的规划导则。1922年,美国成立了学区教育委员会(CEFPI),该组织的任务就是建立一套教育设施规划及建设的标准体系,并针对不同时期教育建设的发展,发表了一系列校园规划导则,来组织管理各教育设施的规划与建设。而各州也都将其建议纳入法律条文加以重视。20世纪初,美国的基础教育设施规划主要在佩里邻里单元的理论基础上形成,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学区教育委员会的组织,教育机构与规划机构逐渐分离,教育设施规划也逐渐与社区脱离了空间关系。现在美国学区中学校的布局、规模等都与规划部门鲜有关系。2中美基础教育规划的现状特征及差异2.1中国基础教育设施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1.1规范、法规条文的繁多及不一致性在我国,随着各级政府对教育事业的日益重视,我国有关教育设施的规范及地方规定相继出台。涉及基础教育设施配置标准的规范和条文有:《城市普通中小学校舍建设标准》、《城市幼儿园面积定额指标(试行)》、《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