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应用【摘要】本文对我国高校设置的大学计算机基础的课程特点进行了分析,并根据该课程的特点以及教学实践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将研究性学习引入到大学计算机基础的课程中来,并对相应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方面提出了探讨。【关键词】计算机基础研究性学习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已经成为我国高校学生的必修课之一。而随着社会的信息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计算机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不可或缺的基本工具之一,社会上对于计算机的应用能力也与以前有了很大的变化,不仅仅局限于打字、排版等简单的应用。所以大学计算机基础课作为公共基础课,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许多新的情况、新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显现出来,这就需要我们根据当前学生的特点,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以期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一、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学习方面的特点(一)入学时学生的计算机知识水平差异较大我国高校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一般在大学一年级时设置,而大学新生所具备的计算机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这就导致了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不同学生对相同知识点的接收能力大相径庭,部分学生觉得过于容易,而部分学生觉得晦涩难懂。这还极易造成基础好的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实验课无精打采,觉得无事可干,这也极易影响基础不好的学生的上课情绪,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二)许多学生对于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思想认识上不足现在许多学生对计算机类课程要求的理解存在误区,许多学生认为:计算机课的内容非常简单,无非就是用个电脑,这些内容他们早就已经熟悉。甚至有学生认为,会收发邮件、能上网聊天、会打字就是掌握计算机技术了,而这些在中学阶段早已学过。也有学生认为自己不是学计算机专业的,只要自己本身的专业课程学好就行,有的学生甚至认为对他们这些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布置计算机类课程课外作业是不可理解的,这些认识的不足易导致学习兴趣的降低和学习动力的减弱。现在学生的最显著特点是个性突出、自我表现欲强、以自我为中心,学生的这些特点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因材施教,不可千篇一律。二、研究性学习的特点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去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研究性学习的特点是:(1)在研究性学习中“学什么”要由学生自己选择(2)在研究性学习中“怎么学”要由学生们自己设计(3)在研究性学习中“学到什么程度”要由同学们自己作出预测和规定三、研究性学习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应用研究性学习可以有效地应用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以帮助学生学习大学计算机基础的内容,我们可以分为以下几步来进行。(一)通过调查研究,指导学生提出所要研究的计算机问题计算机领域所需要研究的问题有很多,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大纲需要学生掌握的内容,指导学生通过调查研究和实践,对自己感兴趣的计算机方面的知识,提出问题。例如:怎样利用网络互联设备,将10台机器组成一个小型局域网,并设置局域网内计算机的ip地址。(二)针对提出的问题,提出解决这个计算机问题的思路问题提出之后,就需要学生带着问题自主的进行学习,通过查阅资料、请教相关的老师和同学等方法进行知识的积累,自己着手理顺解决思路,并自己提出解决方案,为问题的最终解决做知识铺垫。例如:都需要哪些网络互联设备?ip地址的概念是什么?局域网内的ip地址如何进行设置等,都需要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自己去解决。(三)根据已经搜集到的知识,提出问题解决方案学生可以根据已经搜集到的基本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在提出解决方案的过程中,也可能会有新的问题、新的情况不断地产生。这就需要学生重新去检索资料来解决新的问题,并最终提出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四)按解决方案采取行动在解决方案制定以后,就可以按照实际的方案,去试着解决问题。例如可以到实验室中,试着使用交换机和双绞线,根据前期已经搜集到的资料,将10台计算机用双绞线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