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生物产业振兴发展规划(2009-2015年)21世纪以来,生命科学研究、生物技术发展不断取得重大突破,正在迅速孕育和催生新的产业革命,为解决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健康、食物、能源、生态、环境等重大问题开辟了崭新的路径。把握发展机遇,发挥比较优势,加快深圳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建设,将生物产业打造成为新兴高技术支柱产业,既是积极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推动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并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必然选择。依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深圳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规划(2008-2015)》等,编制《深圳生物产业振兴发展规划(2009-2015年)》。一、发展基础与形势(一)发展基础。1.具有良好产业基础。产业规模全国居前。2008年,我市生物产业销售收入358.5亿元,产业规模位居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城市前三位;生物医疗设备、生物制药产业规模全国领先;销售收入过亿元的生物企业61家,其中过10亿元的企业6家。迈瑞、三九、海普瑞等一批企业已成长为我国各专业领域自主创新的龙头企业。大型项目密集启动。迈瑞光明生产基地项目总投资12亿元人民币,是迄今为止我国最大的自主创新生物医疗设备产业化项目。赛诺菲巴斯德流感疫苗项目总投资7000万欧元、葛兰素海王流感疫苗项目总投资9990万美元,是迄今为止我国最大的两个外商投资生物制药项目。三九、致君、信立泰等企业的一批产业化项目已经或即将开工。这些项目建成投产将大幅增强我市生物产业发展后劲。国际化程度不断提升。近年来,我市生物产业出口快速增长,2004-2007年,年均增速达49.4%,产品出口市场覆盖美国、欧盟、日本等140多个国家和地区。迈瑞、海王星辰、康哲等生物企业相继在纽约、伦敦上市,资本运作日趋国际化。世界前三大生物医药企业的葛兰素史克和赛诺菲安万特、世界前三大生物医疗设备企业的西门子和飞利浦先后落户我市,跨国生物企业在我市的投资力度不断加大。2.形成显著比较优势。自主创新特色明显。我市生物产业拥有相对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先后诞生了世界第一个基因治疗新药、第一张亚洲人基因图谱,国内第一个生物工程一类新药、第一台医用核磁共振诊断仪、第一台彩色超声多普勒血液成像系统(彩超)、第一台伽玛射线治疗系统、第一台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一大批自主创新成果。截至2008年底,深圳共有19个生物项目被列入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计划,位居全国前列。区位优势得天独厚。深圳毗邻香港,有条件借助香港的生物医药科技研发优势、国际金融中心的专业服务优势,加快生物产业发展。南中国海具有丰富的海洋生物多样性资源和良好的海洋生物栖息环境,深圳是该地区唯一的滨海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具备发展海洋生物产业的优越条件。生物医疗设备产业优势突出。深圳是我国最具影响力的生物医疗设备产业集聚地、大型精密医疗设备和医用电子仪器设备的重要研发生产出口基地。生物医疗设备产品技术含量高、品种齐全、出口比重大、产业配套能力强,产值约占全国的10%、广东省的50%。"深圳制造"已成为中国高质量生物医疗设备产品的象征,"深圳创造"正成为中国生物医疗设备产业自主创新的旗帜。3.产业环境日益完善。政策体系逐步健全。2005年,深圳被国家发展改革委认定为第一批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生物产业已被纳入国家总体发展布局。我市建设全国首个国家创新型城市的步伐不断加快,已出台《深圳经济特区科技创新促进条例》、《关于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若干意见》以及《深圳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规划(2008-2015)》等一系列重要法规和文件,为生物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创新创业氛围浓厚。深圳移民文化形成了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人文环境,激发了全社会的创新动力、活力和潜力,营造了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为我市中小民营企业占绝大多数的生物产业提供了独特的吸引力和创造力。产业化条件不断优化。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核心区的建设,保障了大型生物产业化项目的用地需求。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