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弱电1.1.1楼宇设备自控系统楼宇设备自控系统(BuildingAutomationSystem-RTU)主要是建筑物的变配电设备、应急备用电源设备、蓄电池、不停电源设备等监视、测量和照明设备的监控,给排水系统的给排水设备、饮水设备及污水处理设备等运行、工况的监视、测量与控制,空调系统的次热源设备、空调设备、通风设备及环境监测设备等运行工况的监视、测量与控制,热力系统的热源设备等运行工况的监视,以及对电梯、自动扶梯设备运行工况的监视。通过RTU实现对建筑物内上述机电设备的监控与管理,可以节约能源和人力资源,向用户创造更舒适安全的环境。楼宇设备自动化系统到目前为止已经历了四代产品:第一代:1970年以后出现的CCMS中央监控系统BAS从仪表系统发展成计算机系统,采用计算机键盘和CRT构成中央站,打印机代替了记录仪表,散设于建筑物各处的信息采集站DGP(连接着传感器和执行器等设备)通过总线与中央站连接在一起组成中央监控型自动化系统。DGP分站的功能只是上传现场设备信息,下达中央站的控制命令。一台中央计算机操纵着整个系统的工作。中央站采集各分站信息,作出决策,完成全部设备的控制,中央站根据采集的信息和能量计测数据完成节能控制和调节。第二代:1980年以后出现的DCS集散控制系统随着微处理机技术的发展和成本降低,DGP分站安装了CPU,发展成直接数字控制器DDC。配有微处理机芯片的DDC分站,可以独立完成所有控制工作,具有完善的控制、显示功能,进行节能管理,可以连接打印机、安装人机接口等。BAS由4级组成,分别是现场、分站、中央站、管理系统。集散系统的主要特点是只有中央站和分站两类接点,中央站完成监视,分站完成控制,分站完全自治,与中央站无关,保证了系统的可靠性。第三代:进入1990年以后开始采用开放式集散系统随着现场总线技术的发展,DDC分站连接传感器、执行器的输人输出模块,应用LON现场总线,从分内部走向设备现场,形成分布式输入输出现场网络层,从而使系统的配置更加灵活,由于LonWorks技术的开放性,也使分站具有了一定程度的开放规模。BAS控制网络就形成了3层结构,分别是管理层(中央站)、自动化层(DDC分站)和现场网络层(LON)。第四代:2000年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形成了网络集成系统随着企业网Intranet建立,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必然采用Web技术,并力求在企业网中占据重要位置,BAS中央站嵌入Web服务器,融合Web功能,以网页形式为工作模式,使BAS与Intranet成为一体系统。网络集成系统(EDI)是采用Web技术的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它有一组包含保安系统、机电设备系统和防火系统的管理软件。EBI系统从不同层次的需要出发提供各种完善的开放技术,实现各个层次的集成,从现场层、自动化层到管理层。EBI系统完成了管理系统和控制系统的一体化。1.1.2保安监控及防盗报警系统闭路电视监视系统通过在大厦内出入口、大厅、重要通道、电梯、电梯厅、车库等处设置摄象机,对大厦内部的主要区域和重要部位进行监视控制,可以直观地掌握现场情况和记录事件事实,及时发现并避免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件,为大厦的安全与管理提供事实依据。出入口控制系统为开放型集散式系统,通过对大楼管理监控中心、计算机中心、财务部门、设备间等重要区域实行通道控制,进行严密的保安管理,从而实现强大的完整的出入控制与管理功能。电子巡更系统即在各楼层的两侧楼梯等巡逻检查线路和值班室等地设置电子巡更点,巡逻人员在按线路检查时,在每一检查点按一次巡更按钮或刷一下卡,系统就实时记录按钮/刷卡动作时间,从而如实地记载巡逻现状,为加强安全值守管理提供翔实数据。防盗报警系统在大楼的首层、地下层各出入口、楼层内重要场所设置防盗报警探测器及手动报警按钮,当有不法者非法闯入防范区域时,探测器立即将报警信号传送到监控中心。视频监控系统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代:80年代的模拟监控报警系统是以模拟设备为主的闭路电视监控报警系统(CCTV系统)。现在一些功能简单的建筑环在使用这一技术。第二代:90年代后实现的数字化本地视频监控报警系统,是基于PC机的多媒体主控台系统。天津地区相当部分建筑所采用的保安监控及防盗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