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行政指导调研报告工商行政指导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实施的一种积极的行政行为,是一种不具有法律强制力的、基于法律精神、原则或政策做出的柔性行政行为。工商行政指导实现了工商行政管理的三个转变,即由事后监督转变为事前指导,由静态管理转变为动态服务,由管理型机关转变为公共服务型机关,它是一种新型的工商行政管理模式,是新形势、新时期我国工商行政管理模式的重大变革与创新。在此,笔者就实施工商行政指导的意义和途径进行初步探讨。一、实施工商行政指导的意义实施工商行政指导对于促进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转变职能、依法行政,对于工商管理人员转变工作作风,树立执政为民的理念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具体而言,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有利于拓宽工商监管领域,弥补现行法律手段的不足。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新的业态、经营领域不断涌现,如电子商务、基金、物流、证券、彩票等。现行法律由于受立法成本、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发展程度、立法者的认识水平等限制,具有明显的滞后性,不可能及时对所有新出现的业态做出明确的规定。依照法无明文规定不得行为的行政法原理,工商机关对这些新兴的业态就无能为力了。行政指导因其简便性、灵活性的特点比较适合用于对这些新兴行业的干预,引导其健康发展。这样不仅弥补了法律手段的不足,拓宽了工商监管领域,同时也可为以后的立法与监管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奠定良好的基础。2、有利于完善工商职能,改善工商形象。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也应与时俱进,转变工作职能,具体体现在工商机关不仅要加强管理,更要为社会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实现由管理型向公共服务型机关的转变。而行政指导正符合这种社会需求,通过系统地实行行政指导,可以以此为契机总结归纳现行工商行政管理的行政指导行为,将行政第1页共4页指导打造成工商部门服务经济发展和转变监管执法理念的品牌,作为工商部门执法理念和方式创新的重要路径,进一步促进工商部门在公众中的形象提升。行政指导与传统强制性行政方式相比具有明显的亲和力,其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置于一个相对平等的地位,更多地体现了民主色彩,因此有利于改善和重塑工商形象。3、有利于提高监管效能,降低行政成本。由于现代社会的发展日趋复杂和多元,导致行政权利的急剧强化。国家通过扩大行政权利,加强行政干预以推进社会公益。但行政强制并不是万能的,常常会因为相对人有形或无形的抵制而大大降低功效。一些权利色彩较弱的行政手段如行政指导等,会促使相对人主动配合行政行为或自觉服从于行政机关意志,有利于将行政目的内化为被管理者的自主意识,从而提高工商监管效能。另外,工商行政指导中的警示制度通过对处于违法萌芽状态或轻微违法尚未对他人或社会公益造成危害的行为的及时警示,督促相对人及时改正错误,避免进入立案调查等行政处罚程序,从而降低了行政成本。二、实施工商行政指导的主要途径1、建立和完善工商信息传播制度。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及时、准确、系统的信息对每一个公民或社会组织来说至关重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因其职能、地位、工作性质等方面的特殊性,在信息的收集、整理、披露等方面具有相当的优势。目前应加紧完善“红盾信息网”的建设,加强企业信用体系、市场主体不良行为警示系统和良好行为记录系统等信息库的完善工作,建立便捷的信息查询系统,大力推进政务公开,为相对方提供行政信息、信用信息、经济信息、法律政策及其他相关信息,引导相对方进行正确的行为选择。并且应将这一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形成一种制度化、经常化的模式。2、建立和完善工商咨询指导制度。一是开展事前咨询,促成行为合法。如企业需要注册商标、发展品牌、需要发布广告,或者企业间订立合同、协议,可能会发生损害公平交易、侵害知识产权等情况,工商部门可应企业的要求或主动介入,向企业分析并提供合法有效的参考意见。二是提供发展辅导,引导第2页共4页正确发展。工商部门可根据巡查和回访获取的动态信息,通过归纳整理,找出相关市场主体在发展过程中存在或遇到的问题,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