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经济支撑状况调查研究党的*报告指出,要“注重解决基层组织经费保障和活动场所等问题。”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措施,也是增强农村基层组织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物质基础。可以说,村级组织经济支撑状况如何,是事关农村发展稳定的大问题。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村级组织因经济支撑状况差,出现了组织、服务功能弱化,无法履行应尽职责,甚至难以正常运转的情况。因此,深入分析当前村级集体经济的结构特点、发展趋势、影响因素、存在问题,认真总结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工作中取得的典型经验,进而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任务。一、我省村级组织经济支撑状况及存在问题分析农村税费改革后,村级组织财政来源发生了重大变化,财政转移支付几乎成为没有集体经济的村级财政唯一来源。但由于财政转移支付资金不足及部分县乡转移支付资金没有及时足额拨付到村,直接影响了村级组织正常运转。所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成为解决村级组织经济支撑的关键。课题组以XX市为样本,对该市XX县区、XX县区、围场县南中北部三个县进行了抽样调查。按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统计,XX县区为3047.6元,位居全市8县第二位,比全市平均水平2581元高466.6元;XX县区2416元,位居8县第4位,接近全市平均水平;围场县1900元,为8县最低。在三县中,又根据地域、交通状况、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等情况,按好、中、差各选其一的原则,每县确定3个样本村为调查对象。从9个村的集体经济发展情况看,只有2个村有村办企业,共计5家;3个村有机动地计491亩;2个村有果园计18亩;4个村有山林、四荒地计1.6万亩,3个村有可出租房屋计28间;4个村村级固定资产总值(不包括耕地、山林等)不足*万元。由于村级拥有资源、资产少,大多数村集体经济发展缓慢。20*年,集体年收入超过50万元的村1个,占11.1%;年收入*-20万元的村3个,占33.3%;年收入2-4万元的村2个,占第1页共8页22.2%;年收入0.3-0.6万元的村2个,占22.2%;空白村1个,占11.1%。年收入最多的围场县大字村达到64万元,而XX县区栅子沟、XX县区前五沟村年收入只有几千元,XX县区李家沟村无任何收入,实力相差比较悬殊。一些村由于集体经济薄弱,难以对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新农村建设步伐。综合分析地域状况、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村级集体零经济实体或经济实体负效益。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部分村筹资、借债举办了一些工业项目,这些项目绝大多数没有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有的还留下了沉重的债务“包袱”。目前,许多县(市)大部分村没有村办企业,即使有的也早已瘫痪或者改制。由于资金、技术、管理、地域等方面缺乏优势,再想新上集体工业项目难度较大。因此,依靠集体工业项目增收的可能性不大。第二,村级组织掌控的集体资源有限。近几年来,不少地方的“三荒地”、机动地、中心村预留地等,已经通过竞价发包完毕。这些有限的集体资源,该利用的大部分已利用,土地二轮承包之后,除少数乡镇外,大部分乡镇已没有多少“机动地”、“三荒地”。因此,今后再想依靠集体资源生财或通过林权、农水等改革来增收,实际空间受到限制。第三,属于村级组织的村集体固定资产较少。对村组合并后空出的村部、学校、卫生室等村级集体房产实行租赁,可以增加一点集体收入。但目前大多数村集体闲置房产都已承租出去,所剩无几,再“生”钱比较困难。第四,村级组织集体服务收入呈逐步萎缩的趋势。原来绝大多数村设有村级经济服务组织,通过为群众提供信息技术或者提供生产资料经营服务,可以收取部分服务费用。但随着农村经纪人队伍的壮大,村级经济服务组织也逐步萎缩,已由原来的集体服务变为个人服务,目前,许多村已没有村级集体服务组织,这方面的收入实际上也没有多少。第五,村级组织经济债务的“隐患”。一方面,村级负债严重。目前,有些县(市)村级负债额高达数千万元,而绝大第2页共8页部分村没有来源和渠道化解这些负债的本息。另一方面,农民的超支欠款严重。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