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十二五”物联网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导读]物联网(TheInternetofthings)也称传感网,是通过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把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物联网(TheInternetofthings)也称传感网,是通过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把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为二十一世纪全球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提供了革命性的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将通过与传统产业的全面融合,成为全球新一轮发展的主导力量之一。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要求,为加快发展陕西省物联网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新的增长点,推进信息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划。一、发展现状(一)研发优势明显陕西是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在电子信息软硬件产品、通信网络、数据处理、传感传动、微电子等物联网技术领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汇聚了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等一批高校和科研院所,涌现出了华迅微电子、优势微电子、烽火集团、中星测控、大唐电信等一批优秀企业,引进了中兴、华为等龙头企业,技术和产品涵盖了物联网核心芯片、智能传感器、射频识别RFID、智能天线、软件与应用平台、系统集成方案等全产业链,为物联网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二)产业基础扎实据初步统计,全省物联网产业相关企业超过400家,2009年销售收入超过150亿元。在传感器领域,70余家单位研发、生产40多类传感器,尤其在烟雾、图像、重力传感器以及MEMS(微机电系统)压力传感器等方面具有较强影响力。在通信设备和网络运营领域,聚集了大唐电信、西电捷通、中兴、华为、中国移动等一大批优秀的知名企业。在信息处理领域,由优势微电子公司研发的"唐芯一号"芯片,是我国第一颗2.4GHz超低功耗射频可编程片上系统(PSoC)。西谷微功率数据公司是国内2.4G有源RFID国家标准及2.4GRTLS实时定位系统国家标准的起草单位。在应用领域,已开展了农作物环境安全监控及应急预警、人员救护系统、感知矿山等示范应用。(三)人力资源丰富我省在光学、加速度、振动等传感器,传感故障诊断、导航控制、运输遥测管理、煤矿传感安全监测等方面有一大批学术领先、技术过硬的研发人才。同时,我省理工科大学均设有计算机和软件专业,能够提供大量的技能型人才。全省物联网相关专业实用人才近万名。这些为发展物联网产业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我省物联网产业虽然有着较好的技术、产业和人才基础,但还存在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水平不高,经济发展对物联网技术需求不足导致产业应用发展缓慢,缺乏有效的政策扶持等突出问题。面对日新月异的产业技术、迅速扩大的应用市场、国内外物联网产业加快发展的趋势,亟待进一步强化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推动物联网产业加快发展,形成我省新的经济增长极。二、总体思路、发展目标(一)总体思路我省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突破核心技术、加强战略集成、实施示范工程、推动行业应用。--突破核心技术。依托我省在物联网关键部件和核心技术方面的优势,加强自主研发,突破传感器、芯片制造、智能通信与控制等关键核心技术,抢占竞争制高点,为物联网产业快速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加强战略集成。以项目、产品、技术标准为纽带,支持传感器设备制造企业、网络运营服务商和应用开发商在传感网络节点、网络构架和信息处理等方面开展战略合作,实现产业融合、集成创新。--实施示范工程。以点带线、以线串面,先示范、后推广,重点实施智能交通、智能农业、智能环保、智能物流等一批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拓展市场应用空间,培育核心竞争力,加快形成物联网产业集群。--推动行业应用。以行业应用推动产业发展,进一步扩大物联网技术和产品在交通运输、电力、建筑、医疗、农业、物流等行业中的广泛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物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