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体育背景下高校羽毛球活动现状与瓶颈【摘要】在国家大力倡导“阳光体育运动”的背景下,本文采取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设置的三角锥模型结构四要素图,对陕西省高校羽毛球活动中的政策与管理、人力资源与设施资源、参加者需求、社会契机等因素进行剖析,查找影响高校羽毛球开展活动中的关键问题。为进一步推动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的羽毛球活动提供新的认识与思路。【关键词】阳光体育高校羽毛球现状瓶颈引言高校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民体育的重要基础。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民族的希望。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关系到整个国民素质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青年学生必须拥有健康的身体才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而高校体育活动的实施是加强大学生体能素质的重要环节。2005年国家教育部调查学生的耐力、力量、速度、体能指数持续下降[1],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令人堪忧。2007年国家提出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把“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理念转化为每个学生的身体力行。由于羽毛球运动是集智能、体能、技能为一体的全身性的隔网对抗型运动项目,具有简便性、娱乐性、强身性、安全性等特点,特别方便校园开展,对伏案工作者的周身尤其是颈眼部锻炼效果好。在调查的442个对象中有89%的学生对羽毛球活动持不同程度的兴趣。有70.6%高校学生对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及广州第16届亚运会的羽毛球比赛是关注的,有60%同学正确回答出中国获胜名次。尽管羽毛球运动已成为大学生实施阳光体育运动最佳选择项目,但离“阳光体育运动”要求的目标相差甚远。以科学发展观研究现阶段高校羽毛球活动的现状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对象与方法采取随机与立意抽样结合对西安体育学院、西北工业大学、西安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政法大学、西安理工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西安理工大学、宝鸡文理学院、咸阳师范学院、汉中师范学院、榆林学院、安康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32所本科高校进行一学期的走访。参照体育管理学中体育市场情况调查表[2],发放《高校羽毛球活动现状问卷》各校教师40~50份,有效问卷540份,学生问卷各280~300份,有效问卷820份,回收率90.3%,对有效问卷整理归类。运用spss对指标数理统计。查阅互联网和文献期刊中相关理论资料。设置三角锥模型结构示意图剖析,运用演绎与归纳方法得出研究的结论。分析与讨论1.构成高校羽毛球活动基本要素笔者认为构成高校羽毛球活动的基本要素是:政策与管理、人力资源与设施资源、客观的需求条件、社会发展契机。利用创设的三角锥模型结构示意图的四要素展开剖析(见图1)。图中的四个基本要素相互关联,共同作用,处于一种动态的变化发展中,并影响着羽毛球活动的开展状态。2.高校羽毛球活动的政策与管理我国现行的社会体制决定了政策与管理在高校中的决定性作用,对“阳光体育运动”的运行起着方向性的作用和依据。教育部对学生体质健康尤为关注。从建国初实施“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到2007年“阳光体育运动”,提出用3年时间提高学生体质,使85%的学校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85%的学生达到标准的及格以上,85%的学生落实每天体育锻炼1小时[3]。再到2010年提出:“人人享有体育权利,全民参与体育健身”[4]的国策说明国家对全民素质的重视程度。目前学校基层管理部门高歌“阳光体育运动”但实际操作中存在“雷声大雨点小”的现象。部分管理者存有安于现状、忽视发展、缺乏创新、欠缺主动积极地挖掘其潜力,在具体操作上有效办法不多等问题。现行的应试教育,使学生的羽毛球活动受考分至上、就业压力的制约,重视程度不够,处弱势地位。3.高校羽毛球活动的人力与设施资源人力资源与设施资源是保障活动发展需求的基础要素与前提条件。在调查的高校中羽毛球教师中达到国家一级运动员水平的仅占3%,二级运动员水平的仅有10%,非专业教师兼羽毛球课的占87%,现任羽毛球教师多是通过自学或短期培训直接上岗。此现象反映了陕西省高校羽毛球专业教师技能水平结构不合理,专业师资力量薄弱,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