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楚州席桥镇浦马村学习考察报告(修改稿)第一篇:赴楚州席桥镇浦马村学习考察报告(修改稿)赴楚州席桥镇浦马村学习考察报告2月4日,在场长助理韩正光的带领下,我们一行4人赴楚州席桥镇浦马村,进行了为期1天的考察学习。在短暂的1天里,我们认真听取席桥镇副镇长、浦马村党总支书记、浦马村蔬菜合作社理事长马玉堂就浦马村蔬菜产业发展和合作社的运作情况的介绍,先后参观了浦马村的育苗工厂、设施蔬菜的生产、脱水蔬菜厂等地,并与当地领导、工厂负责人进行互动交流,学习了他们的一些新经验和做法。使我们进一步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让我们看到了我公司与浦马村在发展中的差距,切实感受到了自身发展的压力,也更加坚定了我们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浦马村的许多发展理念和工作措施确实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借鉴。一、浦马村发展的主要经验这次赴席桥镇浦马村考察学习,使我们学到了许多先进的经验和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抓住机遇,积极创办蔬菜合作社。在考察交流中,我们感受到浦马村在积极的发展蔬菜合作社。通过成立合作社,吸引了浦马村162个种植户的参与。除了统一引种和传授种植技术以外,合作社还带领全社社员抱团闯市场。他们的经验是:适销对路产品,与社员签订收购合同,统一供种、统一销售。吃不准的产品,由社员自己种植,产品由自己销售,把合作社的经营风险降低到最低程度。同时积极争取政府的政策支持,2010年获得省政府奖励10万元。(二)以项目为抓手,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为发展蔬菜产业打下坚实基础。。浦马村近几年积极与楚州科技局、农业局、发改委、XX县区农业局等单位搞好关系,每年争取100~200万元项目1个,小项目3个左右。几年来,通过项目资金的投入,蔬菜种植基地道路、排灌系统等基础设施已相对完善;建成保鲜冷库三座,连栋育苗工厂一个,为发展蔬菜产业打下坚实基础。第1页共26页(三)因地制宜,大胆创新,努力降低蔬菜育苗成本。在参观育苗工厂时,马镇长向我们介绍他们的育苗方法。冬季育苗为了保温的需要,采取三层保温法,第一层是外膜,第二层是大棚内膜(可收可放),第三层内工棚小膜。这种方法,简单易行,可少购很多价格较贵的无防布。既能保证蔬菜苗正常生长,也大大的降低了育苗成本,从而大幅度的提高种植蔬菜的效益。(四)重视统筹发展,壮大浦马村经济。几年来,浦马村通过项目引进、带动蔬菜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土地流转,将原分散在一家一户的土地,集中到合作社手中,使村经济不断壮大。随着村经济的积累增长,他们又大胆的拓展其他行业。今年同其他客商共同投资创办了一个家具厂,为村经济的再发展增添了后劲。二、对推动华萃公司发展的几点启示(一)资源是基础华萃公司要发展,一定要立足于当地资源,立足于当地实际。白马湖农场在气候、土地、交通等方面有很好的优势,农场对华萃公司提出“强化品牌意识、扩大生产规模、创新经营方式、做优精品蔬菜”的24字产业发展方针符合华萃公司的实情,但在发展规划和规模上还应作更深层次的思考,重新进行科学的定位,总体方向可定位为生产精品蔬菜。在以生产西兰花、娃娃菜、紫甘蓝、结球生菜等精品蔬菜为主基础上,发展具有保健功能的特色蔬菜、增强蔬菜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根据农场所处的地理位置,雨季多的实际,大力发展设施蔬菜,降低蔬菜种植风险,改变靠天吃饭的局面,同时延伸产品供货期,着实提高蔬菜种植效益,真正的起到示范带头作用。利用近几年种植西兰花、娃娃菜已形成的种植规模和对外知明度,培植一定规模的有机蔬菜基地。时机成熟,发展蔬菜深加工产业(办脱水厂或速冻厂),使一类原料做保鲜;二类原料做深加工;三类原料做盐渍,这样可大大的提高蔬菜原料的利用率。(二)观念是核心观念产生思路,思路决定出路。从某种意义上讲,领导班第2页共26页子或领导者的观念、思想解放程度,决定了一个单位的发展。纵观我国经济发展的几次变革,哪一次不是思想解放的结果。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市场经济,哪一次有过例外。解放思想,领导是关键。一个地区、一个单位的思想解放状况如何,领导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领导的决策往往比员工的百倍努力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