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环境下如何加快赣州农业产业化摘要:本文通过对通货膨胀环境下的分析,对赣州环境的具体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后,作了进一步的策略研究,对赣州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主要阶段做了具体的划分后,找出了制约农民收入提高的几个因素,提出了在通货膨胀环境下,如果加快赣州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成为当务之急,也是国家政策的发展需要。关键词:通货膨胀农业产业化赣州市0引言“无论何时何地,通货膨胀都是一种货币现象”这是货币学派经济学家弗里德曼的一句名言,其含义十分清楚,即货币供给超过货币需求一定会导致通货膨胀。将该理论应用于判断我国未来一段时期的物价走势,就不免产生对通胀的担忧,因为自2008年11月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来,无论货币还是信贷都出现了空前的增长。但情况并非如此简单,需要我们在总结历史上通胀运行的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的中国经济特征,才能正确认识现阶段我国的通胀形势。1赣州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主要阶段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的产物,就赣州而言它的产生和发展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八十年代末期以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大大促进了粮棉油等主要农产品的生产,农村开始迈向商品经济发展阶段,同时乡镇企业和小城镇的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不断涌现,农村产业结构不断发生变化,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创造了前提条件和物质基础。同时,农村中的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农业比较效益低、抗御市场风险弱的矛盾等日益突出。第二阶段是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随着农产品流通体制的改革和农业市场化程度的普遍提高,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越来越受到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制约。地处江西南部的赣州,农业也开始由单纯的种养向加工、营销等环节延伸,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成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本雏形。第三阶段是1993年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更加明显,依靠市场机制引导各种要素的有序流动,推动各生产环节的有机结合,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市场农业的基本要求。1996年以后,赣州市按照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要求,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确立主导产业,完善产业链条,主攻关键和薄弱环节等,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两个根本性转变的战略举措来抓。2国外农业产业化模式国外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经历了孕育、形成和发展阶段。国外农业产业化是伴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逐步形成的。在农业产业化的浪潮中,各国的发展模式多种多样,北美、欧洲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作物、畜牧、水产、林业等产业,都普遍推行了农、工、商一体化的经营体制,有的已实行跨国经营,俄罗斯和东欧国家也纷纷出现了“农、工、商综合体”之类的模式。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2.1合作社模式主要有农牧业生产合作、生产资料供应合作、产品加工销售合作、经营管理和技术信息咨询合作以及信贷保险合作等。这种模式在欧洲较普遍,大多是中、小农户自愿联合集体加工或销售,社务由全体社员协商,一人一票,民主议决,其收入一般是在扣留必要的公共积累后,按社员投入多少进行分配。在合作社巩固和发展的基础上,各地合作社又自愿按产业联合,逐步组成从地方到中央的联社。例如,芬兰25,600个奶牛户(占全国80%),组成47个乳制品合作社,经营牛奶的加工和销售。经过资产重组,以股份制形式组成全国联社性质的公司,产品多达1,400种,加工量占全国的77%,年营业额已达18亿美元之多,企业资本迅速扩张,竞争力大大增强;美国家庭农场一般都参加几个不同性质的合作社,平均每个农场参加2个合作社;在德国,几乎所有的农民都参加1~3个合作社,各种农民合作组织的最高联合机构是设在波恩的德国赖夫艾森合作联社,它代表农民在经济、法律、税收政策等方面的利益,负责咨询并设立合作组织基金,保持与政府及国内外农民合作组织的联系。2.2专业协会模式这是一种由农民为主体自愿组成的社会团体,把分散的农场或农户通过市场开拓和技术、信息服务等环节联结起来,形成利益结合、互相依赖的社会化生产和销售服务体系。如日本的农业协同组合(简称农协),是以农民为主要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