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视野下我国婚姻家庭问题的处遇探析[摘要]本文从社会工作的专业角度,着重从为什么要建立现代家庭文化,建立什么样的现代家庭文化以及社会工作在建立现代家庭文化中的处遇策略及其三个角度来进行论述。[关键词]社会工作家庭文化家庭问题20世纪各种社会思想泛滥,轻视家庭价值的法律与经济改革盛行,同时也使得家庭在整个社会文化中淡出,其结果是作为文明基础的家庭的威望受损,个人主义精神不断上升,婚姻家庭问题频频出现。本文认为要想持久地从根本上,也就是从文化上拯救婚姻家庭危机,解决婚姻家庭问题,就必须建构以家庭为中心的现代文化。一、重视家庭功能,提倡家庭价值在我国当前婚姻家庭问题归因理论当中,家庭观的淡化与异化才根本的原因,而非一直认为的经济的决定性。在这一方面,中国与美国经历了同样的过程,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婚姻家庭问题。在美国,是因为一直以来的个人主义以及资本主义的金钱关系。而在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婚姻家庭问题的现实,与我国道德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的滞后及西方思潮影响不无关系。拿我国、美国与日本相对比,我们就可以发现,在中美性解放大肆流行,离婚率不断攀升之际,“日本的离婚率还不及美国的四分之一”,“在美国,青年男女不结婚就同居早已成为社会潮流,但在日本却属罕见”,就连美国人也不得不承认,“日本人比现代美国人更重视恪守婚姻信条”,“中学生或大学生的放浪行为,比起美国也少得多”。而此时日本的经济虽然比起美国略有逊色,但比起中国以及其他国家来说,实在不足于说明当前中国的婚姻家庭问题是由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所决定的。恰恰相反,对大多数日本妇女来说,“结婚和生育是生活最崇高的目标”,而且日本人一旦结婚就不会像美国人那样离异。”(《日本心魂》)因为,“日本人认为婚姻并非爱情的最高境界,它首先是一种社会和现实契约。”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将越来越多地离开“公司的舞台”而回归家庭,“以家为本”的价值观将逐渐升值。“日本人的温情感与安全感将越来越多地来源于家庭,家庭将成为他们获取人间温情的基本单位。”因此,我们的社会首先必须是根本上的信仰的回归与重建,并基于信仰的正确定位来建立婚姻家庭伦理,以科学的、理性的、负责的态度来对待家庭,重建“美好家庭”。二、建立科学、文明的现代家庭文化家庭是婚姻的发展结果,但有了婚姻就未必有家庭。这一点在西方的家庭社会学里面是十分明显的,即对家庭各个阶段的划分时,第一个小孩的出生是正式家庭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而最后一个小孩脱离父母时,就标志了家庭的解体。在谈及两者的区别时,我们不能不十分注意到家庭中包含了婚姻以外的第三方的参与,这第三方不论是社会还是小孩。而婚姻基本上是双方的事情。因此,我们在处理婚姻家庭问题时,不得不严格区分婚姻与家庭。对婚姻而言,考虑到的是男女双方的利益与感情,而处理家庭问题时,必须更加注意到除夫妻以外的第三方的利益。尤其是当前单亲家庭增多以及单亲家庭中儿童的社会化不完全及社会化的偏差问题的日益严重。更要求我们社会工作者严格区别对待婚姻问题与家庭问题,维护家庭的稳定,维护青少年儿童的权益。随着社会专业化分工的深化,家庭的性爱、生育、教育以及赡养四大功能正被逐渐取代。但是家庭的爱的功能是始终取代不了的。这是因为,社会上的各种礼仪规范、情感模式无不是家庭里所体验的纵向的和横向的爱的延伸。对待幼辈时,我们吸收与子女相处的经验。《道德感》一书的作者,洛杉矶加州大学(UCLA)管理与公共政策教授詹姆斯·威尔逊说:“家庭是从不间断的互相承担义务的场所,是学习道德教导的永不闭户的学校——我们学习与这世界上的人们相处,因为我们学习与自己的家人相处。”社会伦理扎根于个人的爱心与良知,个人的爱心与良知则是社会道德的基础,而个人道德的发展源于父母与家庭的作用。在家庭里所学习的伦理可以运用到社会各个层面上。三、社会工作处遇婚姻家庭问题的具体介入(一)发展家庭社会工作,妥善处理婚姻家庭裂变目前,婚姻家庭的破裂已然构成了一大社会问题。这也是时代的特点之一。因此,社会工作者就必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