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一中南校区高一年级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简述盐城市一中南校区建于2000年,地理位置在盐都区政府西南约300m处,高一年级14个普通班,共有学生882名,体育教师3人,其中有一人兼教务员,师资较缺,体育设备不全,篮球场5片,篮球30只,羽毛球拍30付,球6盒,足球场一片,足球20只,乒乓球桌2张,田径场一片,排球20只,单杠2付,双杠2付,联合器械一付,大小杠铃6付,山羊2只,大小垫子10块。根据新课改要求,我们体育组安排每2—3个班,同时上体育课,篮球选项有501人,羽毛球选项有204人,足球选项有177人。根据南校区师资、教学设备,我们安排必修课有:一、田径模块;二、排球模块;三、体操模块;四、健美操和体育舞蹈模块;五、武术模块;六、体育与健康理念模块;七、足球选项模块;八、篮球选项模块;九、羽毛球选项模块。课外体育活动我们每周安排四次专项训练,有老师指导与训练,篮球队训练一直正常,每周训练3次。每周有示范课安排,全校老师听我们体育课,并虚心听取其他学科老师的合理化建议。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了必修和选修内容的基础理论知识、竞赛规则、技术原理,提高体育文化素养和学生的基本活动能力,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提高心血管、呼吸系统等机能,比较全面地发展身体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素质,增进健康,增强体质,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机智、果断、吃苦耐劳等优良品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了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一、在田径模块教学中,运用游戏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奔跑性的游戏:“长江,黄河”、“攻关”、“撒渔网”、“换角色”等这些游戏在学生心目中比起枯燥乏味的跑步来说是趣味盎然的,因为学生在游戏中的跑步是一种带有明确目的性的跑,不是去抓人,就是逃避被别人抓住,而在田径场上的跑步是被动的,带有教师指令性的,没有变化的跑。又如:奔程接力,教师允许学生每人可以跑不同的距离但差距不能过大(如±15m),这样,跑得较快的同学会感到自己有用武之地,跑的较慢的同学也会因为不甘心于一直被人带跑而努力提高自己跑的能力,以体现自身的价值。又如“两人三足共跑”这种跑的形式不像正规的跑,要取得成功,必须依靠两人的密切配合。这种跑的游戏本身并不是用来发展速度,而是通过这种游戏来培养每个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又如:在开火车游戏教学中,传统的教学就是教师告诉学生怎样做,而新课改教学只给学生条件:用单脚跳的形式自由组合到达终点。让学生自己去发挥创造,通过实践,体验失败,体会成功,教师适时加以引导,由2—3人组合过度到多人组合,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更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再如:耐力跑,它对发展体能有较大作用,对提高学生的心肺功能成效显著。但是,这样的一个具有良好健身价值的运动项目却不受学生的欢迎,是因为学生怕累、怕苦吗?并不完全是,因为学生可以在自己喜爱的运动中玩得满头大汗,其奔跑的距离远远超过他们单独练习耐久跑的距离。俗话说:教育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首先,我们可以剔出跑的速度概念,耐力跑的教学目标不是单纯指向跑多快的标准,而是指向增进学生的健康,提高心肺功能才是目的,这样我们可以采用不限时间的规定距离跑,或者是不限距离的规定时间跑,因为这两种跑都具有同样的发展心肺功能的目的。我们还采用“红军长征”进行耐久跑训练,设障碍、走铁桥、过草地,每个小组一面红旗,这样学生既锻炼了身体,又感到新“红军长征”的乐趣,个个感到很高兴,不苦、不累。还可以让学生自选练习方法,结果有些学生选择了七分钟连续跳绳练习,有些学生选择了在足球场里连续运球推进七分钟的练习,甚至有九个学生做逆向跑的练习,他们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再如:上课开始,我们向学生说明了每位同学身体机能状况不同,长跑时的速度不可能都一样我们要求学生探索出适应自身状况的运动负荷,告诉学生长跑的最佳运动负荷可以用跑完一定距离后的即时心率来测量,最佳心率应该在每分钟120—150次的范围之间,各小组的分工是:一名跑步,一名帮助测量练习者的即时脉搏。课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