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报道:探寻中亚贫富差距之源图片说明:图为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街景。谢戎彬摄经济大国哈萨克斯坦靠稳定起家,民主之岛吉尔吉斯斯坦苦求发展良药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是邻国,它们同处中亚,同属突厥语系,但在经济指标上,却被贴上了完全不同的标签:哈萨克斯坦是中亚最富裕、最发达的国家;吉尔吉斯斯坦却是中亚相对落后的国家,人均GDP只是哈国的零头。苏联解体后,两个独联体国家为何走上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仅是因为哈国的能源比吉国多吗?《环球时报》记者近日赴中亚采访,从中悟出些许答案。哈萨克斯坦:腰包鼓了,眼光也变得长远哈萨克斯坦是正在快速发展的世界经济大国,现在是时候加强英国与哈萨克斯坦的联系了。这是英国首相卡梅伦7月1日与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在阿斯塔纳会晤前的一番表态。两国建交以来英国在任首相首次访问哈国,大有相见恨晚的意思,英国1日当天一口气与哈国签了10亿美元的经贸大单。经济大国哈萨克斯坦确实很重视国家的经济建设。《环球时报》记者此次去哈萨克斯坦,参加的就是5月底在哈首都阿斯塔纳举行的第六届阿斯塔纳经济论坛。在阿斯塔纳经济论坛开幕式上,哈国总统纳扎尔巴耶夫、本届联合国大会主席耶雷米奇、联合国副秘书长吴红波、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蒙代尔等多位政要、专家出席。据记者了解,共有来自100多个国家的8500多名政治、经济、科技和媒体等各界代表参加论坛。为期3天的论坛组织有序,效率颇高。在去之前,记者没有想到1700万人口的哈国能把一个国际性论坛办得如此出色,而且一办就是六届。1994年才被定为首都的阿斯塔纳更像是一个奇迹都市,给《环球时报》记者留下的印象是干净、整齐、漂亮、现代。这里有修剪整齐的树篱、井然有序的交通、铺设平整的路面,甚至看不到垃圾。宽阔的大路两旁,矗立着大量现代化的建筑和正在建设中的大厦。总统府、高等法院、议会大厦、外交部和号称世界最大的帐篷可汗之帐购物中心等设计独特的宏伟建筑,显示出新首都的气派和活力。难怪199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阿斯塔纳世界城市的称号。阿斯塔纳有点像中国的北京和上海,是个移民城市,有不少怀揣美好梦想从全国各地来淘金的年轻人。这也刺激了房价上涨。据当地媒体报道,阿斯塔纳的房价平均每平方米约2000美元,已超过伊斯坦布尔、里斯本和雅典等城市。相对于阿斯塔纳,哈萨克斯坦原来的首都阿拉木图更为中国人所熟悉,它离中哈边界仅300公里,是全世界绿化最好的城市之一,虽然已不再担任首都要职,但它仍是哈国的经济中心、文化之都,哈国人亲切地把它叫做南都。与阿斯塔纳的气派相比,《环球时报》记者在阿拉木图更多感受到的是繁华。走进这里的大型商场,你能买到从法国香水到日韩家电等最时尚的商品;而来到居民区里的农贸市场,肉、蛋、奶及蔬菜等也充足供应。近些年,贴在经济大国哈萨克斯坦身上的标签越来越多:领土面积272万平方公里列全球第九、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全球20个最具投资吸引力的国家之一、全球发展最快的新兴经济体、全球最大的粮食出口国之一、独联体国家中第一个获得市场经济国地位的国家哈萨克斯坦是典型的资源型国家,特别是石油和天然气的储量相当丰富。自1997年开始实施哈萨克斯坦-2030战略以来,2012年的哈国人均GDP超过1.2万美元,排中亚第一,而在上世纪90年代初人均只有600美元。腰包鼓了的哈萨克斯坦把眼光也放得更加长远和国际化。接待《环球时报》记者的哈国外交官谢里汉扳着指头数了数这些年国家办的大事:上合组织十周年庆祝峰会、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峰会、伊斯兰会议组织外长会议、世界伊斯兰经济论坛第七届会议、世界宗教领袖大会、第七届亚洲冬季运动会。谢里汉还说,2017年,阿斯塔纳将举办主题为未来的能源的认可类世博会,这将是中亚的第一次;另外,阿斯塔纳至阿拉木图的高铁,预计也将在今年开工。吉尔吉斯斯坦:与邻国经济鸿沟巨大吉尔吉斯斯坦是中亚另一个很有特色的国家,从阿拉木图乘机去吉国首都比什凯克,飞机从起飞到降落也就45分钟。但这45分钟的空中距离,《环球时报》记者感受到的,却是巨大的经济鸿沟。与记者在哈国看到的平整、宽敞的机场路不同,从吉国马纳斯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