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英语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但事实并非如此,在新课程背景下,仍存在着大量的学困生,这到底是因为教材问题,还是教学问题,还是什么别的原因?值得我们去研究,去探索,去实践。二、课题概念的界定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学困生同样也具有他(她)的独特性。如果我们能够尊重学困生的一些独特的见解,从他们独特的视角认可他们对知识的理解,虽然这种理解有可能不符合教师预定的要求,但却是基于学困生自身的学习、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的,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资源。教师如果能够尊重、理解、适度地认可学生的这种见解,并为他们提供独特的表现机会,就可能会激发学困生的表现欲望和学习潜能。三、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出新课程背景下,学困生产生的原因。与没有进行新课程改革之前采用旧教材时学困生产生的原因进行对照、比较,从而探究学困生的产生与是否采用新课程有没有关系?学困生的问题是几十年来一直困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问题,它到底与采用什么课程有没有关系?它是不是在任何教育制度下都客观存在的不可回避的问题?它到底与哪些因素有关?采用新课程能否降低学困生的比例?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解决学困生的问题?四、课题研究的意义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帮助学困生找出学习困难的原因,完成新课标提出的义务教育阶段,每个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应该完成的学习任务,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从而为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开拓新的思路。通过课题研究,促使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改进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目的性;使教师真正做到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英语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使英语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有效。五、课题研究的内容1、研究小学英语学困生产生的内部原因,学生的学习目的性、学习英语的意志和毅力、学习方法、学习效率、已有的认知水平、英语理解能力等。2、研究小学英语学困生产生的外部原因,小学阶段的基础原因、教材原因、应试教育原因、社会原因、教师的原因、家庭的原因等。3、根据小学英语学困生产生的内部和外部原因,研究采取针对性的方法,阻断产生学困生的内部和外部条件。4、对现已出现的学困生,研究采取有针对性的转化策略和方法。六、课题研究的具体做法1.确定对象在五年级确定了6名学困生作为本课题的研究对象。(名单如下):乔雨昂张云清周标胡成龙蒋立平冯天禹2.调查成因(1)家庭原因乔雨昂和张云清这两个孩子的家长忙于生计,家长文化素质不高,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对孩子的家庭作业的辅导很吃力。周标的父亲收入不高,母亲没有工作,又给他添了个小妹妹,才一岁多,没时间去管他的学习,导致他学习上失去了动力。胡成龙的妈妈文化不高,脾气暴躁,经常和他爸爸吵架,也经常无缘无故打骂胡成龙。导致胡成龙胆小、怯懦。蒋立平是家里的独子,父母都有工作,溺爱子女,对其言听计从,放任自流,导致蒋立平大大咧咧,什么事都不在乎,对学习不重视。冯天禹的父母对他不闻不问,经常外出不在身边,他跟奶奶一起生活,奶奶也管不了他,还经常脏话挂在嘴边,总之,这六个学困生家长文化普遍不高,普遍不重视孩子的学习,但又有各自的不同点。(2)个人原因冯天禹学习英语特别困难。几个简单的单词,需要反复读一二十遍才能记住,遗忘却特别快。主要原因是血铅含量超标,导致注意力不集中,智商不高。促使其成为英语学困生。乔雨昂和张云清是学习态度不端正,自控力差,上课小动作多,听讲不认真,课后不爱做作业。蒋立平是独生子女,由于家庭过分溺爱,意志不坚,恒心不足,常常因外界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