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不老》教学实录一、链接专题,激情导入。师:同学们,《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一文中印第安人对他们那片土地深深的眷恋之情,令我们感动。在祖国的晋西北,有这样一位老人,他也用自己的方式深深地珍爱着他生活的那方水土。现在我们学习《青山不老》这篇课文。(板书课题)【评:导入紧扣单元主题,简洁自然,用文中人物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二、整体初读,概括内容。师: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人物是谁,写了他的什么事?(生自读思考,生答略)师小结:是啊,课文讲述了晋西北的一位山野老人为了守住那方水土,植树造林15年,创造了一片青山的事迹。)【评:突出了本单元训练重点之一: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在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上给予了指导:抓住主要人物及其主要事迹.】三、紧扣青山,感悟精神。〈一〉希望的青山师:这是一片怎样的青山?找出描写青山的地方,谈谈自己的体会。(生自读,勾画,做批注,朗读)生1(朗读第一自然段):我体会到这是一片美丽的青山。生2:这里是树的海洋。生3:这是一片充满生机的青山。师:是啊,这是一片美丽充满生机的青山,让我们甜美的读一读。师:这还是一片怎样的青山?生1;我从第5自然段知道这里的树长得很好,很粗壮。(生补充答:这是一片茂密的青山;这是一片美的青山;这是一片挡住洪水勇敢的青山。)师:这段中,老人深情地说了什么?(生读“这树下的淤泥有两米厚,都是好土啊”)师:两米有多厚?(联系实际感知两米有多厚,生情不自禁惊叹“哇”)师:这两米厚的淤泥是怎么来的?生:树挡住的。师:要是没有这片林子,又会怎样呢?生:洪水来了有泥石流。生:土就会被冲走,那样原本肥沃的土地就会变得贫脊。师:对,这就叫水土流失。有了这片林子就守住了人们赖以生存的这片土地,正如书上所说……(生齐读“是的,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师:是啊,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守住了这片土就守住了什么?生1:守住了这里的庄稼.生2;守住了我们的家园。生3:守住了生存的希望。师;是啊,这不仅是一片美丽的青山,更是守住这方水土的青山,守住人们生存希望的青山!〈二〉青山一样伟大的奇迹师;是谁创造了这片青山?(生答:一位山野老农。)师:为什么说老人创造的这片青山是一个奇迹?(生默读思考)生1(朗读第二自然段):这里经常干旱,霜冻,沙尘暴,环境险恶,而创造这片绿洲的竟是一位老人。师:读到干旱,霜冻,沙尘暴,你头脑里浮现出的是什么景象?(生结合生活实际谈干旱,霜冻,沙尘暴等自然灾害。)师:从课文描写和我们刚才的谈话中你体会到什么?(生答:在这样的环境里树不容易活起来;不知要付出多少心血和汗水;植树时会有很多困难;种树时还会遇到危险。)师:在如此险恶的环境里创造出这一片青山,的确是一个奇迹!(板书环境险恶)生1:我还从“我还知道这个院子的小环境……抽袋烟睡觉”体会到这是一个奇迹(其他学生补充:住的简陋;吃的简单;劳动工具落后;种树就是他一天生活的全部,生活单调。)师:在这样险恶的环境里,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一位瘦小的老人能创造出这样一片青山,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和青山一样伟大的奇迹啊!(板书条件艰苦)<三>青山一样伟大的品性师:老人在创造青山一样伟大的奇迹中,哪些地方最令你感动?(生阅读思考,做批注,并朗读)生1:我从“我还知道这个院子里的小环境.一排三间房……晚上回来,吃过饭,抽烟睡觉。”体会到老人不怕吃苦,起早贪黑,默默奉献的精神。生2:我从“他可敬的老伴……发现她已静静地躺在炕上过世了。”体会到老人为了植树,顾不上照顾他的老伴。生3:我从“他唯一的女儿三番五次地从城里回来,接他去享清福,他不去。”体会到老人在享福和吃苦中选择了吃苦;从“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中体会到老人植树造林的坚定决心!(师请生再读,读出坚定的语气。)生4补充:我还从这位同学的谈的这个地方体会到老人愿意把自己的一切都给这小山沟,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这穷山沟。生5补充:我同意上面两位同学的观点,我还要补充——联系后面“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