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和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2011-08-0309:05:52)转载▼标签:教育分类:教育与科研《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和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是:通过新课程方案的实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注重培养对象知识结构的合理性,学生学习的选择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学,尤其是课堂教学是实施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课堂教学改革因此成为新课程改革中备受关注的主题。但作为一所农村学校,面对生源的参差不齐,教师的知识结构老化,公办学校的升学压力,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新型的师生关系没有充分体现,师生双方互相交流、互相沟通、互相启发、互相补充的课堂民主停留在表层。不少学科教学方式单一、学生被动学习、个性受到压抑等顽疾均未能从根本上得到有效的医治,被动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普遍存在。面对如此的窘境,我们冷静思考,确定了“科研先导”的意识,提出了“以课题促进教学,让教学催生课题”的解决策略,因此,产生了课题“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2008年11月我校向进修学校申请成立“提升初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由王晓闽副校长指导课题研究、教务处副主任郑军霞担任课题总负责人。课题于09年5月10号获得批准立项。我校教师群策群力,致力于教学探究,经过不懈努力,本课题研究实验完成了预定的任务,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取得了初步成果。二、课题研究的意义1、本次新课程改革对我们的课堂教学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念,界定新课程背景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和“提高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策略”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探究新课程地理课堂教学的规律可以从理论上使地理教教师和受教育者明确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和意义,增强参与课改努力提高教学实效性的自觉性,克服盲目性。2、课堂教学依然是我国中小学教育活动的基本构成部分,是实施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教学改革、课程改革要力争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就是要“聚焦课堂”、“决战课堂”。通过高效的课堂教学对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对减轻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对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实践不仅重视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而且重视学生成功与发展的过程。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民主与创新实践研究,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益,对于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对于推进中小学课程改革,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对于培育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都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和价值。三、课题研究目标:1、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促使教师将有效教学的理念转化为自身观念的行为。2、提高教师业务能力。从而促进远华中学教师团队整体素质的提高。3、探索出有效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4.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校办学水平。5、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操作策略研究及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是解决怎样做的问题,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关键,因此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这一理论认为人在各个方面只有得到充分而自由的发展,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一理论揭示了学生在探索性、自主性、研究性学习中具有一定的潜力。2、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十分注意人的个性、重视理性和感性的统一,注重人的个性发展,它与新课改“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相统一。3、多元智力理论。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心理系教授加德纳提出了关于智力的新理论——多元智力理论。他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倡导教师角色、教与学的方式的变革,在教育理论与实践领域产生了极大影响。以多元智力理论为指导的全新的个性化的教学理念和最优的教与学的方式为提高课堂活动有效性教学策略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思路4、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