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投身教育改革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VIP免费

投身教育改革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_第1页
1/6
投身教育改革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_第2页
2/6
投身教育改革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_第3页
3/6
投身教育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我奉献我骄傲争做时代先锋党员主题征文郭店镇张辛庄完全小学李全海2010年5月投身教育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长期以来,在语文教学中形成的“重教有余,重学不足;灌输有余,自发不足;复制有余,创新不足”的教育弊端,已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思维活力,压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而教师则长期拼搏于“应试教育”中。在今天这个迈向知识经济的时代,其不良后果尤为明显。许多语文教师习惯于原来的授课方式,借助于千篇一律的教科书和备课手册照本宣科,满堂灌。学生是一个小水罐,老师是一个大水罐,所以便有了这样一种很不科学但又极时髦的说法:“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这表面上很形象、很生动,实质上是一种缺乏任何创造性的“灌”的思想的体现。在这里,学生已变成一个被动接受的容器。事实上,我们面对的学生是有自尊心、自信心和主体精神的人。如果这种缺乏创造性的教育模式长期得不到必要的纠正,则我们的教育事业就有可能出现这样的恶性循环:“先生是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学生是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那么在具体的学科教学工作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我认为语文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和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一门创造性极强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上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语文课程标准》为了强化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创造精神这些现代公民的重要素质的要求,特加上“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这一条。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语文教学工作者责无旁贷。下面我就自己的在这方面的教学实践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一、优化知识积累,夯实创新基础陶先生有一句脍炙人口的话“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他主张在对学生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能力。知识为能力奠定基础,创新是在旧知基础上的创新。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厚积薄发”(苏东坡语),一个人知识渊博,就为创新构建了广阔的知识背景,其创造性思维就越活跃、创造能力就越强。反之,创造就失去了基础,学生的创造欲望即使激发出来也难以上升为真正的创新能力,只能停留在很低的水准上。因此,首先应该让学生把课本中的知识学扎实。当然,我们也不能把语文基础知识作为教学的终极目标来追求,不能仅仅满足于储存知识,还应解放学生们的双手,引导他们运用旧知获取新知,在获取过程中学习创新,把学生的阅读视野引向更广阔的领域。如开设语文活动课:①让学生去阅览室自由阅读,做好读书卡片,写好读后感,并利用早读课进行交流、评议。②让学生剪摘报刊,剪贴热点话题、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国家重大成就等,举行有主题的知识抢答赛。③欣赏古诗词,收集成语、歇后语、名人名言,默写成语、歇后语、名人名言系列大王等。这类活动不仅使学生加大了阅读量,扩大了知识面,还使他们积极进取,抒发情怀,萌发创见。二、让“和谐”走进课堂陶行知说得好:“运用朋友的关系,彼此自由交换学识,是比摆架子好得多,你要了解学生的问题,体谅学生的困难,处处都显示出你愿意帮助学生求学而没有一丝一毫的不耐烦。”因此教师要走向学生,了解学生,注意倾听学生发自内心的意见、建议,成为他们的好朋友。陶行知还说:“认识小孩子有力量。我们加入儿童生活中,便发现小孩子有力量;不但有力量,而且有创造力。我们要钻进小孩子队伍里才能有这个新认识与新发现。”确实,在师生平等的交往中,在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创新之花得以盛开,个性之芽得以萌发,民主之树根深叶茂,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知识和能力、基础性学习和发展性学习才得以协调统一。主要表现在这几个方面:1、接纳。接纳在课堂上表现为对学生的认同,彻底地抛弃“为师”的权威,客观公正地对待不同层次不同气质特征的学生,不动辄责备学生,不轻易给学生贴标签。接纳不是全盘否定,也不是全...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投身教育改革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