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生理基•心肌电生理检查与诊断•心肌电生理治疗与预防01心肌生理概述心肌细胞膜电位静息电位心肌细胞在静息状态下,细胞膜两侧处于外正内负的状态,这种电位称为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当心肌细胞受到刺激后,细胞膜的通透性会发生改变,导致钠离子快速内流,产生去极化,进而产生动作电位。心肌细胞膜的离子通道钠离子通道钠离子通道是心肌细胞膜上最重要的离子通道之一,它负责动作电位的传导。钾离子通道钾离子通道是心肌细胞膜上最重要的离子通道之一,它负责维持细胞膜的静息电位。心肌细胞的电活动自律性心肌细胞具有自律性,即在没有外来刺激的情况下,能够自动产生节律性的兴奋和收缩。传导性心肌细胞之间的传导性是心脏节律性的重要保证,通过钠离子和钾离子等离子的跨膜移动,实现电活动的传导。02心肌生理机制心肌细胞兴奋性的产生与传导心肌细胞的兴奋性心肌细胞在受到刺激时,能够产生动作电位,即兴奋性的产生。这种兴奋性主要受到钠离子和钙离子等离子的调控。兴奋的传导心肌细胞的兴奋性可以通过细胞之间的缝隙连接进行传导。这种传导速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温度、渗透压等。心肌细胞的自动节律性自动节律性的产生心肌细胞在没有外来刺激的情况下,能够自动产生节律性的兴奋,称为自动节律性。这种自动节律性主要受到钾离子和钙离子等离子的调控。自动节律性的意义自动节律性对于维持心脏的正常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它使得心脏能够自主地、不停地跳动,从而维持血液循环。心肌细胞的传导性传导性的产生心肌细胞的传导性是指兴奋从一个细胞传导到另一个细胞的能力。这种传导性主要受到钠离子和钙离子等离子的调控。传导性的意义传导性的存在使得心脏能够将兴奋从一处传导至另一处,从而保证心脏的同步跳动和正常功能。03心肌生理特性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产生机制要点一要点二跨膜电位产生机制心肌细胞跨膜电位主要涉及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和超极化。静息电位是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膜两侧存在的外正内负的电位差。动作电位是细胞受到刺激后,膜电位发生快速而明显的变化。超极化是细胞膜两侧电位向更负的方向偏移。跨膜电位的产生主要与钠离子、钾离子和氯离子等离子在细胞膜内外的不均衡分布以及钠离子和钾离子通道的开放有关。在静息状态下,钠离子通道关闭,钾离子通道开放,钾离子外流形成静息电位。当细胞受到刺激时,钠离子通道快速开放,钠离子内流,产生动作电位的上升支。随后,钾离子通道逐渐开放,钾离子外流,产生动作电位的下降支。心肌细胞的离子通道及其特性钠离子通道钾离子通道氯离子通道心肌细胞的钠离子通道在受到刺激后快速开放,引起钠离子内流,产生动作电位的上升支。钠离子通道具有电压依从性和可饱和性等特点。心肌细胞的钾离子通道在动作电位的下降支开放,引起钾离子外流,回到静息状态。钾离子通道具有时间依从性和非可饱和性等特点。心肌细胞的氯离子通道在动作电位的稳定期开放,引起氯离子内流,对维持心肌细胞膜电位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心肌细胞的离子泵及其作用钠泵钠泵每分钟可转运30万个钠离子,是维持细胞内外钠钾平衡的关键。钠泵活动可维持细胞内外钠钾离子的正常分布,产生跨膜电位。钙泵钙泵每分钟可转运1万个钙离子,将细胞内的钙离子排出,同时将细胞外的钙离子摄入细胞内,参与肌肉收缩和细胞信号转导等过程。04心肌生理紊乱心肌缺血与心肌梗死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肌缺血是指由于血液灌注减少或心肌耗氧量增加导致心肌供氧不足,引起心肌细胞电生理功能紊乱的一种病理状态。心肌梗死是指由于冠状动脉阻塞导致心肌缺血性坏死,进一步引发心肌电生理功能严重紊乱,甚至猝死的恶性后果。VS心律失常与猝死心律失常猝死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的节律或频率异常,多数情况下是由心肌电生理紊乱引起的。猝死是指突然发生的非预期死亡,多数由严重的心律失常导致心脏骤停所致。心肌老化与心肌退行性变心肌老化心肌退行性变心肌老化是指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肌细胞逐渐失去功能,导致心脏电生理功能下降。心肌退行性变是指由于长期压力或紧张等因素导致心肌细胞萎缩、变性或死亡,进一步引起心肌电生理功能紊乱。05心肌生理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