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四鼓冬冬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请阅读教材,思考:明朝统治者采取哪些措施来加强君主专制?地方:中央:◎废除宰相制度◎创立内阁废行省,三司分权相权过大,妨碍威胁皇权胡惟庸骄恣擅权◎宰相制度的废除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回答:明朝废除宰相制有什么影响?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皇帝政务繁多,难以应付。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犯人凌迟,全家处死。----《皇明祖训•祖训首章》据史料记载,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的八天内,内外诸司送来的奏章共1160件。共计有3291件事,皇帝平均一天要处理411件事。◎内阁的出现地位更加重要有了票拟权内阁发展明宣宗地位上升,有衙署,参与机密事务参与商讨军国大事内阁产生明成祖级别低,很少参决政事仅备皇帝顾问兼协理章奏设置殿阁大学士明太祖特点职权事件时期地位更加重要有了票拟权内阁发展明宣宗地位上升,有衙署,参与机密事务参与商讨军国大事内阁产生明成祖级别低,很少参决政事仅备皇帝顾问兼协理章奏设置殿阁大学士明太祖特点职权事件时期清代的批红宰相制与内阁制比较宰相制内阁制相同不同地位职权对皇权作用职责都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法定皇帝宠信参与决策无决策权制约皇权不能制约◎内阁的出现议政王大臣会议皇帝内阁南书房康熙另设军机处传达政令跪受笔录雍正另设皇权受限皇权扩大皇权顶峰限制限制◎清朝君主专制的加强探讨:明清君主专制加强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积极作用: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社会安定、封建经济文化发展和繁荣,为康乾盛世的出现提供了政治保障。•消极作用:皇权的极度膨胀,严重扼杀了社会的创造力,又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本课小结:自秦始皇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后,历代王朝都设置丞相制度,参与军国大事的处理。到了明代,延续了一千多年的宰相制度被明太祖废除了,军国大权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中。后来,明朝虽然设置内阁,但内阁的职责只备顾问。清朝虽设置军机处,但军国大臣也只是传达皇帝的旨意。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民主制度难以形成,我国封建制度正在走向衰落。练习:C中国古代君臣关系经历了这样一个变化过程:唐朝大臣和皇帝讲话是坐着的,宋朝大臣和皇帝讲话是站着的,明清大臣和皇帝讲话是跪着的。这种变化反映的实质是:A.封建君臣关系日趋不平等B.封建君臣关系逐渐疏远C.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日益强化D.封建君主越来越不开明练习:B我国古代丞相一职的设立和废除体现了:A.国家统一的需要B.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C.权力相互制约的需要D.政令统一的需要谢谢指正!海南省国兴中学米进忠隆宗门内军机处军机处内景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各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这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赵翼《檐曝杂记》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各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这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赵翼《檐曝杂记》原因:由于当时的军事需要,为了保密,便于皇帝与重臣商议军国大事。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各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这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大臣人选:亲臣、重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