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名胜调研报告[五篇范文]第一篇:许昌名胜调研报告许昌名胜调研报告一、摘要:许昌,又称莲城,位于XX省中部,辖1个区、3个县、2个县级市。总面积4996平方公里,2014年底总人口487.1万,常住人口为431.5万人。是中原城市群、中原经济区核心城市之一。同时它也是一个古都名称,拥有许多名胜估计,如曹丞相府、春秋楼、霸陵桥等。二、关键词:许昌、历史名胜、现状分析、发展规划三、历史背景:曹丞相府曹丞相府景区位于XX市老城中心的繁华地带,是国内目前第一个全方位展示曹魏文化的主题景区,也是XX市重点旅游项目。曹丞相府总占地面积约30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8000平方米。主体建筑为仿汉代风格。曹丞相府景区以历史为背景,以“汉风魏韵、梦幻相府”为主题,充分展示了汉魏三国的博大与辉煌。游客通过该项目将会更客观的了解一代枭雄—曹操在这段特殊历史时期中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的建树,更进一步了解魏晋文化、三国文化和汉文化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和推动作用,具有弘扬和传承汉文化的特殊历史意义。受禅台位于XX市西南17公里的繁城镇。公元220年,汉献帝在文武百官的请求下,宣告愿意让位。曹丕在此接受献帝禅让,代汉立魏,改年号为黄初,称魏文帝,自此开始了我国魏、蜀、吴三国时代。受禅台原为青砖护坡,两侧砌有台阶,台顶四周有石雕栏杆,平台中央有一遮阳凉亭,上设龙墩宝座。经千余年风雨侵蚀,至今仍有20余米之高,30余米长宽的二层凸状台基存在。由汉御史大夫王朗撰文、礼部尚书梁鹄书写,大理寺武亭侯钟繇镌刻的《受禅表》和《公卿将军上尊号奏》具体详实地记述了献帝禅让、曹丕称帝的历史事实,俗称三绝碑。现为国家一级保护文物。第1页共39页春秋楼据《三国志·蜀书》记载:“建安五年(200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曹擒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在此史实基础上,《三国演义》作了不乏附会的详尽描写:为保护甘糜二皇嫂的安全,关羽在“土山三约”之后归附曹操。曹操赐给关羽府宅一处,让关羽与二皇嫂共住。关羽分一宅为两院。皇嫂居内院,关羽只身在外。院中有楼,为关羽秉烛达旦夜读春秋之处,即春秋楼也。春秋楼古建筑群,始建于元代至元年间,后经多次修葺。1995年XX市人民政府斥资1500万元对春秋楼文物景区进行大规模修建,还新辟了春秋楼广场。春秋楼现属XX省人民政府公布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张公祠张公祠亦称张公庙,位于XX县区张潘古城西北部,距XX市18公里。相传,当年刘备、关羽和张飞兄弟三人来许拜见献帝时,张飞在此居住,后人称张公祠或张公寨。《嘉靖许州志》记载:“张公祠始建于汉魏,重修于嘉靖7年(1528年)。”祠庙建于8米的高台上、坐北向南占地20余亩。原有殿、堂、楼、阁、亭、台、庵50余间,庙中奉祀刘备、关羽和张飞。庙前有三姓柏,一树松、柏、桧三个品种,像征着桃园三兄弟。山门内东西墙壁上各嵌有一块青石,东雨石,西风石,二石有预测阴晴风雨的功能。另还有张飞井和三义殿等遗迹。华佗墓位于许昌城北15公里苏桥村南石梁河西岸,墓高4米,占地360平方米。墓呈椭园形,前有清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立石碑一通,楷书:“汉神医华公墓”。墓地六角形,青砖花墙环绕,翠柏青松掩映,1985年中华全国中医学会河南分会在许昌召开“华佗学术研讨会”,镌立“东汉杰出医学家华佗之墓”石碑一通。华佗,名,字元化,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汉杰出的医学家,被誉为神医,精通内、外、儿、妇、针灸等科,特别擅长外科,首创世界手术麻醉药“麻沸散”。曹操闻其名征召华佗来许,辟为侍医,著有医书《青囊经》等。四、现状分析:第2页共39页XX市文化旅游产业刚刚起步,在发展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如知名度不高,文化旅游开发深度不足,景区门票管理机制不灵活,缺乏区域联合,景区发展缺乏创新,专业人才不足,景区缺乏可持续发展规划等。(一)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深度和广度不够许昌在对各个景区的开发中,对现实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不够。在许昌较著名的景点中春秋楼和曹丞相府,虽然其坐落于XX市中心,距主要客源市场较近。但其现有的旅游资源规模与市场影响力不高,导致其价值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