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内容,学时:第一课时压力概述导课:小游戏:吹气球的比赛。比赛规则:班内选4-6位同学参与活动,将气球吹到你认为的极限。请气球吹得最大的同学再来吹他的气球,看看气球能撑到多大。(直到气球破了为止)引入“压力问题"四种情况:(1)压力太小—-不够饱满。气不足时,气球瘪瘪的,不够饱满,状态不佳。(2)适度压力-—富有弹性.当压力适度时,我们可以看到气球不仅饱满,而且弹性依然非常的好,你压它它不会破,你放开气孔它依然能回复到原来的状态。(3)压力超标-—失去弹性.当压力太大,违背了气球的条件时,虽然气球没破,但是放开气孔,我们会发现,气球已经受伤了,回复不到原来的状态.(4)压力严重超标—-撑破.当我们不顾气球的极限不断地吹啊吹啊,最终气球被撑破。事实上,我们人也好比一个气球,学业,社会及外界影响会会我们造成诸多压力。一、什么是压力压力,也叫应激,最早是在1936年由加拿大著名内分泌专家汉斯·赛利(HansSelye)博士提出的.他认为压力是生活环境不能满足个人需要、个人学习与经验无法与现实生活的要求相互配合,所导致的生理或心理失去平衡的一种紧张状态。国内普遍认为,压力是由刺激引起的、伴有躯体机能以及心理活动改变的一种身心紧张状态,也就是人在环境中收到种种刺激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紧张情绪。比如,当我们体验到压力时,我们会出现如咬手指、失眠、到处走动且无所事事、焦虑、抑郁、愤怒、消化功能失调、头痛等一些身体和行为上的反应。1.压力是环境要求你做出选择或改变时的个人感受。面临选择:选择总是伴随着内在的心理冲突,给个人带来压力感受。如:赴一个很重要的约会,你经常乘坐的那路公交车迟迟不来。选择A:继续等待,可以等到车,但也可能会迟到。选择B:避免迟到,坐出租车,但要付出额外费用。面临改变:从普通学生到学生干部。从高中的固定教室到大学的流动教室。2。压力是对未知事件的悲观解释。如:辅导员说,中午到我办公室来一下。→事件的不确定状态,忐忑不安。1→可能1:学习好,表现好,得到老师的赞许,获得奖学金或工作的进一步提升。→可能2:学习表现除了差错,要挨批?→产生压力。3。压力是持续不断的精力消耗—-心力衰竭。如:我已经持续不断地复习了十几个小时,真想立刻回宿舍休息。但是明天还有个考试,不能走,于是赶到心烦、不满、压力重重……4.压力是面临威胁时的本能反应。日复一日持续不断的体力和心理付出,消耗着你的热情、耐心和学习动力,最严重的情况下就会出现心力衰竭。如:高成绩要求,低成绩所带来的负性情绪→冲击你对自尊的需要和自我评价,引起挫折感.→当愤怒的情绪占主导时,可能会引发对障碍物的攻击.→也可能导致攻击行为的转移。【压力体验】:水的重量二、压力的影响压力似乎总在消耗我们的精力,带给我们无尽的烦恼和不断升级的紧张情绪,那么,如果生活中没有了压力的存在,是不是就很美好呢?其实不然。1.压力给生活带来乐趣。如果人为减少外界刺激,会发生什么结果呢?为维持正常的状态,人们需要一个最低水平的刺激输入。生命是一连串克服压力的过程.【案例】实验:感觉剥夺实验2.压力促进人类发展。进化论的观点:有限的资源导致竞争,而竞争就必然有压力,发展最快的地区,压力也最大。如:婴幼儿时期,小学时期,中学时期,大学时期,工作后……结论:压力是无处不在、不可避免的,也是必要的。林肯发现的“马蝇效应”告诉我们:利用危机状态产生的压力激发生命体的巨大潜能。人是需要压力的,有了压力我们才不敢松懈,才会努力拼搏,才会不断进步.其实,在生活中让自己忙起来,是一种自我加压的方法。有压力才有进步,有压力才有动力。个体的一生发展,在每个阶段都需要应付新的要求。没有压力,就没有成长。三,压力的形成2躯体性压力源:躯体性压力源是指通过对人的躯体直接发生刺激作用而造成心身紧张状态的刺激物,包括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刺激物。如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微生物、变质食物、酸碱刺激物等。心理性压力源:心理冲突与挫折、不切实际的期望、不祥预感以及与工作责任有关的压力和紧张等.社会性压力源:包括个人生活中的变化,也包括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事件。如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