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考察报告(一)新农村建设是当前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为进一步开阔眼界,理清工作思路,促进我区的新农村建设工作。5月9日至11日,区委常委、组织部长叶建华同志率全区第六期村干部培训班全体同志、区委组织部、区委党校和全区新农村建设办公室有关同志,赴XX县区XX县区南白镇龙泉村、XX县区XX县区董公寺镇和平村等地,实地考察了该地在新农村建设中实施的富、学、乐、美“四在农家”活动,极大地启发了我们的思路。一、考察点主要做法XX县区在新农村建设中,结合本地实际,扎实开展了以“富在农家、学在农家、乐在农家、美在农家”为内容的“四在农家”创建活动,其具体内涵就是“五通、三改、三建”,“五通”即通水、通电、通路、通广播电视、通电话;“三改”即改水、改厕、改环境;“三建”即建宣传栏、建图书阅览室、建文艺场所,对中央提出的新农村建设“五句话,二十个字”目标进行了具体化,“五通、三改、三建”也成为XX县区建设新农村的有力措施。在实施过程中,XX县区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方法,促进了“四在农家”创建活动,现将XX县区南白镇龙泉村和XX县区董公寺镇和平村的经验做法介绍如下:(一)南白镇龙泉村龙泉村位于XX县区城东北角,在贵(州)遵(义)高速公路两侧,距县城中心约4公里,共11个村民组、有654户、3384人。村民多以种植蔬菜、商贸运输和外出务工为主,经济基础好,为XX县区级小康村,在依托“四在农家”创建活动,搞好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龙泉村的主要做法是:1.做好三个规划。新农村建设实施前,南白镇党委政府专门邀请工程技术人员到示范点进行了实地考察,在广泛听取意见的情况下,结合实际制作了示范点总体建设规划、居民聚居点规划、家庭建设规划,从道路工程等硬件建设到宣传标语、制度建设等软环境上都做了较为详细的规定,新农村建设工作第1页共7页有章可循,忙而不乱。2.开好三个会。镇党委政府引导群众召开家庭会、院坝会、群众大会,与农民交心谈心,聆听群众呼声,吸纳群众建议,认真分析具体情况和存在问题。与此同时,镇党委专门制作调查表,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建议,并有的放矢地开好群众大会。在龙泉村“四在农家”创建活动中,南白镇党委组织召开各种群众会议达168次。3.修好三条路。即修好进寨路、连组路、串户路。龙泉村虽地理位置优越,但此前进村的是两条坑洼不平、破烂不堪的泥石路,落后的交通条件束缚了龙泉村经济的发展,通过问卷调查发现,修路已成为龙泉村人长期以来最迫切的共同愿望。在这种情况下,各级党组织因势利导,带领广大群众积极投资投劳,顺利修通了全长10.5公里的进寨公路。为方便高等级公路两侧村民的生产生活,镇党委还引导修通了横贯东西的4条近5公里的连组路,硬化了纵横交错的串户路。这三条路的建成,极大地改善了龙泉村落后的交通状况,解决了群众行路难的问题,群众亲切地称这三条路为“和谐路”、“连心路”。4.办好三件事。一是竭诚为农民修建房屋提供全程配套服务。由于三条路修通后,群众纷纷要求改建住房。针对这种情况,镇党委、政府顺应群众要求,主动与国土、城管、建设等部门协商,邀请相关部门到龙泉村现场办公,并请来工程人员为建房户免费设计建房方案。二是积极调处矛盾纠纷。由于龙泉村地处城郊,因征地、拆迁、污染引发的遗留问题较多,不少邻里之间、家庭内部存在的矛盾和纠纷也很多。镇、村在创建中不回避矛盾,把主动调处纠纷、理顺关系作为一件联系群众、发动群众的重要工作来抓。据介绍,该村自创建“四在农家”活动以来,已妥善调解了各类矛盾150多起。三是认真开展农村创卫工作。为培养农民良好的卫生习惯,龙泉村党组织通过召开群众会、举办卫生知识讲座、张贴宣传画、书写标语等方式,对群众进行宣传教育。积极引导农民拆除危房及废旧牲畜圈,帮助农民整治卫生死角,并成立创卫小组,实行卫生监督,建立卫生保洁长效机制,确保村内环境优美、干净整洁。第2页共7页(二)董公寺镇和平村和平村地处XX县区XX县区董公寺镇北部,全村土地面积8.9平方公里,总人口3295人,有党员63人,2005年人均收入4140.8元。该村的主要做法是:1.抓住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