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市办对青少年违法犯罪情况调研报告XX县区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调研报告青少年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跨世纪的接班人,然而一些未成年人无视法律,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给社会、家庭带来了伤害。未成年人保护和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已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思考的问题,在大力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和思想道德建设的今天,笔者针对我市2008、2009年未成年人犯罪情况进行了浅析,以期达到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目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是一个世界性的大难题,也是世界犯罪研究领域的一个大课题,被列为继吸毒贩毒、环境污染之后的世界第三大社会公害。据统计,我市2008年未成年人犯罪案件12件/21人,2009年未成年人犯罪案件9件/20人。一、当前我市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基本特点(一)未成年人刑事犯罪种类集中于侵财类和暴力犯罪,暴力化、恶性化程度加剧,社会危害性加大。多以盗窃罪、抢劫罪,故意伤害罪为主,例如。2008年冷某等8人聚众斗殴案,金某等4人抢劫案。2009年金某等6名女生抢劫案。(二)从犯罪类型上看,侵财犯罪所占比例较大,抢劫、抢夺作案人数急剧增加。(三)从犯罪诱因上看,不良文化影响巨大,特别是互联网在诱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诸多要素中的比重加大。-1-(四)从作案人员构成上看,低龄化倾向突出,失学、辍学学生的比例加大。(五)从犯罪手段上看,日趋成人化,团伙化,帮派化。(六)从教育改造情况看,反复性特点突出,重新犯罪率有所上升。综上所述,我市现阶段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出现的这些特点,第1页共4页标志着其社会危害程度均已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水平,我们面临着同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作斗争的新挑战。二、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透过众多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事实发现,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形成各异,但总的归纳起来不外乎两大类,一是自身的主观原因,二是外界的客观原因。(一)主观原因受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直接影响的。他们亲身体验到生理、心理发展的变化,感受到“成长的烦恼”,为错综复杂的内外矛盾所困扰,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随之增强,且精力旺盛,喜逞强好胜,哥们义气重,希望表现自己和受到人们的关注,却又由于年龄、阅历和局限,缺乏分辨是非和自我控制的能力,从而导致了一些未成年人动辄就骂人,随意殴打他人。这一点在一些学校中表现尤为突出。(二)客观原因1、家庭不和谐,不良的家庭教育的影响家庭作为孩子的第一“温室”,其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作用最大、最直接。但许多家长忽略了这一点,由于他们的疏忽,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家庭教育功能的发挥。不良家庭教育,主要表现在溺爱、娇惯、弱化教育,骄纵成性,行事不计后果;家长简单粗暴,专制教育;家长不轨,负面教育;父母离异,疏于教育等方面。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市许多人致富心切,纷纷外出国打工,对子女只管不教;离婚率居高不下,家长只要按时将生活费寄回就算完成任务,任其自由发展。据不完全统计,我市一些学校的在校生的父母出国打工的比例达到50%至70%左右,而离婚家庭的孩子更是达到30%至50%,令人难以想象,从而为一些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埋下了苦果。2、学校教育失当,过早辍学,受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蚀。未成年人一般均是中小学在校学生,然而,从统计数字看,涉嫌犯罪的成年人中的绝大部分,或是辍学的流失生,或是在校的“双差生”,或是被学校开除的违规生。学校简单地把违规生推出校门了事造成的教育失当,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原因之一。第2页共4页3、相互攀比,贪慕虚荣。未成年人犯罪的增长多离不开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社会上存在的攀比之风严重影响到了未成年人的成长。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西方一些腐朽思想,糜烂的生活方式也纷纷涌进来,散开去,如瘟疫般蔓延。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与繁荣,歌舞厅录像厅、网吧等娱乐休闲场所纷纷建立起来,相关法律明确规定,未成年人不得涉及这样的场所。但经营业主为了盈利,往往违反规定接纳未所年涉足消费,致使其中一些未成年人改变了人生之路,有的观看内容不健康的录像片,成天想入非非;有的为支付费用,偿还赊账,铤而走险,实施偷盗抢劫行为;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