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在语文学科教学中的落实重要原则——学以致用修订版反复突出“语言文字的运用”这一涉及语文教育核心与本质的概念。专家评说:守住了“运用”,也就守住了语文教育的正道,最大限度地避免了语文课程滑向“非语文化”“泛语文化”的可能。“前言”第一段: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世界……对人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化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语文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重要原则——学以致用第二段开头又明确“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在“课程性质”和“课程基本理念”部分再次分别强调“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良苦用心可见一斑。往常我们一般总是将“理解”和“运用”并列,这当然没错;而新课标聚焦于“运用”显然更科学也更富于实践指导意义。重要原则——继承传统修订版首次提出要“继承语文教育的传统经验”,这是一种科学的态度。接下来将会有多处谈到中国古代语文教育的宝贵经验。一、识字写字教学课标相关阐述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第四学段具体要求: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识字教学主要经验(1)集中识字,为读写打基础。汉字以象形为基础的表意特点,决定了集中识字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集中识字阶段的识字量以2000字左右为宜,“三百千”三本书合起来,单字在2000字左右,刚好达到初级阅读所需要的基本识字量。教学内容主要是字形和字音,也要进行适当的写字练习。字义教学要根据儿童的理解能力,在掌握字形字音的基础上结合阅读教学进行,并逐步加深。识字教学主要经验(2)韵文化,便于朗读和记诵。韵语和对偶的使用符合汉字和汉语的特点,“识字教学使用整齐的韵语,或者使用对偶,或者二者并用,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办法”。这是因为使用整齐的韵语,“念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既合乎儿童兴趣,又容易记忆”,使用对偶“从声音上说,和谐顺畅,读来上口,听来悦耳。从内容上说,或者连类而及,或者同类相比,或者义反相衬,给人的印象特别鲜明突出,容易联想,容易记忆”。识字教学主要经验(3)正确处理“文”与“道”的关系。以伦理道德为基本教育内容、以孝悌为伦理道德的基础,是整个中国封建社会教育的重要特点,这在识字教学中也得到了体现。识字教学主要经验(4)联系日常生活。中国古代识字教学的内容是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明人吕坤在《社学要略》中介绍说:“初入社学,八岁以下者,先读《三字经》,以习见闻;《百家姓》,以便日用;《千字文》,亦有义理。”“习见闻”、“便日用”、“有义理”,足见“三百千”等蒙学识字教材的内容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这也是“三百千”等蒙学读物流传于世,成为“恒用之书”的重要原因。识字教学主要经验(5)激发儿童兴趣。儿童喜爱听故事,喜爱看图画,喜爱大声朗诵。适应儿童的这些特点,古代蒙学识字教材中编入简短的故事,浅显的诗歌,有时配以插图,以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例如蒙学读物中的孔融让梨、磨杵作针、击瓮出儿等故事。明清时期蒙学的“歌诗”课程,不仅能教识字,而且能陶冶情操,树立志向,促进智力和语言发展。我们的任务第四学段已经过了集中识字的阶段,识字教学应侧重使用工具书独立识字能力和习惯的培养。第四学段的写字教学应注重基本行楷字书写的快速熟练程度。第四学段写字的三个境界应依次是工整、美观、自成一体。第四学段容易忽视的临摹欣赏和习惯养成应该回归教学计划。“要关注作文的书写质量,要使学生把作文的书写也当作练字的过程。”(摘自关于写作教学的建议)二、阅读教学什么是阅读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