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树》是人教版语文实验教材第7册的课文。文章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给树听,将要飞回南方时,鸟儿答应了树的请求──还要回来唱歌给它听。可是第二年春天,当鸟儿飞回来找它的朋友时,树却不见了。鸟儿四处寻访,最后找到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朋友不在了,友情还在,诺言还在,于是,它心里充满了忧伤和惆怅,面对着由朋友的生命点燃的煤油灯,唱起了去年的歌。这篇童话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故事的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全文一共有四次对话。课文所说明的道理也在这四次对话以及后来鸟儿的表现中逐步显现出来。告诉我们做人要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我觉得周益民老师执教的《去年的树》在朗读教学方面运用得很到位,从整个教学设计上来看,有全班朗读,齐读,轻生读体会,分角色朗读,想像朗读。《去年的树》是一篇童话,文章在四次的对话中展开故事的情节,在通俗易懂的语言中蕴含着“信守承诺,珍惜友情”。周益民老师的设计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自主发展”的教学思想,深化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周益民老师让学生通过自读感悟、角色对话、拓展相像等过程,感悟文本中所蕴涵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从而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之间真诚的对话。这是我觉得比较成功的一方面。另外,我觉得周益民老师另一个出色的环节是,让学生走进课文中的种种角色,体会每个角色的思想感情。这篇文章中的对话比较多,周老师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力求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引领学生深入深入童话中的角色,体会角色的情感世界,把学生真正带到文本的情境中。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逐步引导学生去体会课文中三次问话的语气,用多次换角色的方法来朗读,让学生体会鸟儿和大树分别时的难舍难分,小鸟寻找时的焦急与艰辛。渐渐地,这种设计,能让学生走近这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之中,把握了读的感情基调,用小鸟的三个问句把这些零散的语言朗读串成一条情感的炼子,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情感得到了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