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检测(一)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2018·滨州调研)《史记·“殷本纪》载:帝乙长子曰微子启,启母贱,不得嗣。”少子辛,辛母正后,辛为嗣。帝乙崩,子辛立,是为帝辛,天子谓之纣。这反映商朝末期()A.宗法制已达到完备程度B.地位尊卑影响王位继承C.王位继承遵循长幼有序D.家国同构体制正式确立解析:选B宗法制已达到完备程度是在西周,故A项错误;据材料可知启的地位低下,辛的地位比启高,辛继承了帝位,故B项正确;启比辛年长,不得嗣,故C项错误;家国同构体制正式确立应该是在西周,故D项错误。2.据记载,周初分封诸侯时,周天子要派人员协助诸侯运送人及一应器物,同时还要派人员协助营建封国的都城。此做法旨在()A.提高诸侯政治地位B.加强对诸侯的政治监督C“”.彰显天子地位D.解决各诸侯建国的困难解析:选C分封制下周天子与诸侯是政治从属关系,周天子不可能提高诸侯政治地位,故A项错误;周初诸侯势力还没有膨胀,还没有必要加强政治监督,故B项错误;周“”天子派人员协助诸侯彰显周王的天子地位,从而强化了诸侯与周天子的从属关系,故C项正确;派人员协助能起到解决诸侯建国困难的客观效果,但这并非周天子的主观目的,故D项错误。3.有学者认为,分封制在原始社会末期开始孕育,夏、商二代开始形成和发展,西周“”“”渐趋完备,是一种由部落联盟转变而来的联邦或邦联式的国家结构形式。该学者强调了分封制的哪一特点()A.集权性B.分权性C.松散性D.落后性解析:选C分封制下诸侯有一定自主权,没有实现集权,故A项错误;分封制的分权性是指诸侯国拥有自主权,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与材料内容不符,故B“”项错误;联邦“”或邦联式的国家结构形式体现的是国家没有完全控制地方,中央与地方关系松散,故C项正确;分封制在当时是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进步制度,故D项错误。4.(2018·长郡中学检测)西周晚期,鲁公与两个儿子一起去朝拜周王。周王觉得少子戏年幼可爱,就让鲁公废长子括而立戏为太子。鲁公十分郁闷,但也只能照办,最终戏继位。下列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周王权力仍在但其行为有损王室威信B.鲁公违反了分封义务但遵守了宗法制C.在戏继位后括会成为鲁国国内的大宗D.由血缘关系决定的社会等级发生逆转解析:选A“”“材料中鲁公十分郁闷,但也只能照办表明周王权力仍在,由材料周王”觉得少子戏年幼可爱,就让鲁公废长子括而立戏为太子可知,这样做违反了西周长期实行的嫡长子继承制,有损周王室的威信,故A项正确。5.先秦时期的中国将对图腾的崇拜转化为对祖先的崇拜,将英雄与祖先重合,将祖先英雄化和神化,而后又发展为对祖宗的崇拜。该变化有利于()A.弱化神权的影响B.中央集权制的建立C.土地私有制的确立D.宗族观念的强化解析:选D“”根据题目中将英雄与祖先重合,将祖先英雄化和神化可知A项错误;秦朝时建立中央集权制,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与材料主旨不符,故C“”项错误;根据题目中对祖宗的崇拜,可知有利于强化宗族观念,故D项正确。6.下表整理自《考工记》中对西周城邑的记述,这表明西周()类别天子的王城诸侯的国都卿大夫的都城城墙高度九雉(雉为一尺)七雉五雉南北向道路宽度宽九轨(九辆车的宽度)宽七轨宽五轨A.天子严控诸侯与卿大夫B.建筑规划突出礼制观念C.统治者对城邑进行改建D.对城市进行合理的规划解析:选B西周时期统治者尚未完成权力的高度集中,天子无法严控诸侯与卿大夫,故A项错误;天子、诸侯、卿大夫城邑的城墙高度和道路宽度均有严格的等级限制,体现了维护等级制度的礼制观念,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天子、诸侯、卿大夫城邑的城墙高度和道路宽度的等级差别,没有体现对城邑的改建以及对城市进行合理的规划,故C、D两项错误。二、非选择题(共20分)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除了军事与经济资源的互为挹注,这些封君与周王室之间,也依仗宗族纽带,……用祖先崇拜的繁缛礼仪,以朝贡、觐见、馈赠、通婚、封赏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亲缘网络的伦理要求,是敦睦亲戚的孝道。于是,周人统治的机制,取得了道德的意义。——许倬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