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踞式起跑教学案例黄辉一、教学背景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身体和心理迅速发展的时期,体育与健康课程对于提高他们各方面素质的发展有其独特的作用。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原则是体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为此在体育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本课是通过蹲踞式起跑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普通式、接近式、拉长式蹲踞式起跑的几个亚类中选择适合于自己的起跑方式。由于学生以前对起跑的接触较少,在课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启发学生探究学习。二、教学主题蹲踞式起跑教学:蹲踞式起跑是短跑竞赛中普遍采用一种起跑姿势,掌握蹲踞式起跑有利于发展学生的速度,提高短跑成绩。本节课侧重于培养学生对蹲踞式起跑姿势的探究式学习,在摸索中了解自己,选择适合于自己的那种起跑姿势。三、教学细节蹲踞式起跑教案教学目标1、技能目标:使大部分学生初步学会蹲踞式起跑技术,提高短跑成绩。2、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积极上进的优良品质,体念运动的魅力,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为终身体育打下扎实的基础。步骤时间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目标要求准备部分7分钟一、课堂常规:1、师生问好,体育委员清点人数。2、老师宣布本科内容与教学目标。3、安排见习生。二、准备活动:1、绕田径场慢跑二圈。2、成体操队形做热身运动。1、接受体育委员报告人数,向学生问好。2、宣布本课内容与目标。1、口令指挥。2、动作示范清楚、准确到位。1、体育委员整队,检查报告人数。2、认真听讲,明确目标。在老师的带领下认真完成准备活动。要求:学生精神面貌良好、站队时快,静,齐。要求:动作准确、活动充分。基本部25分钟蹲踞式起跑的分类1、普通式;前脚脚尖离起跑线后沿约本人的一脚半长,后脚脚尖离前脚跟约本人的一脚长。两脚的中轴间距离一、讲解蹲踞式起跑的基本要领和动作技术要领。二、教师讲解学生选择适合自己起跑的方法。1、“各就位”、“预备”技术。学生个人练习,体会起跑技术动作的要领,然后教师发令,学生成组练习。1.教师讲解示范。2.教师分解讲解蹲距式动作;3学生认真听,仔细看老师做示范。分10—15cm之间。2、接近式;前脚脚尖离起跑线后沿约本人的一脚长,后脚脚尖离前脚跟约本人的一脚长。3、拉长式;前脚脚尖离起跑线后沿约本人的两脚长,后脚脚尖离前脚跟约本人的一脚长。三、不同角度作各种示范动作,让学生实践与理论结合的同时理解动作的真正含义。2、蹲距式起跑的完整技术学习。3、选择适合自己的起跑姿势。认真练习,仔细观察前排学生的动作,思考改进自身做的不对的地方。积极参与,认真完成;以完成课堂内容。4学生认真做练习;教师应指出重难点。结束部分8分钟一、合整队,见习生入列。二、松练习。三、体小结。四、还器材。一、领导学生进行放松练习。二、学生本次课的完成情况,以鼓励为主,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主动参加运动的意识。放松练习1.认真听讲。2.自我反思,自我评价。3.收还器材。达到能使学生快速恢复常态,消除疲劳的效果。案例描述准备部分;注重对腰、髋、膝、踝等关节的热身活动,避免运动损伤。教师亲身带领学生热身,规范学生的动作,严格要求自己和学生,讲述运动前热身活动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自觉性。热身采用先慢跑,高抬腿加快速跑,正压腿,侧压腿等顺序进行。基本部分;教师讲解并示范普通式、接近式、拉长式蹲踞式起跑的动作要领,同学们选择适合自己起跑方式的准则。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普通式蹲踞式起跑是最适合的。对于身高比较矮小的学生来说接近式起跑较为适合,对于身材比较高大的学生来说拉长式比较适合。根据学生在这个年龄阶段的生理特点,教师建议身高在1.5米—1.7米的学生采用普通式,1.5米以下的采用接近式,1.7米以上的采用拉长式,同时由于学生的上下体比例并不一致,存在差异性,要求学生分别体会三种起跑姿势,选择适合自己起跑的姿势。上肢比例较大的采用接近式,下肢比例较大的采用拉长式。确定自己的起跑姿势后,教师再对学生进行动作纠正。将采用不同起跑方式的同学归为一组进行练习,相互之间进行竞赛,组与组之间进行竞赛,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结拼搏精神。结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