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教学法之我见温台小学杜彩红央视节目主持人李咏,现在的年青人都喜欢,说他是个睿智的男人。分析原因,就是因为他脑筋转得快,说话幽默风趣,常常妙语连珠,主持的节目轻松愉快。设想,假如将这种幽默的主持风格带入课堂,让学生在活泼愉悦的氛围中接受知识,其学习兴趣必然大增,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其学习效果定然不容小觑。笔者近几年致力于这方面地尝试,有一些心得体会,赘述于此,见笑于大方之家。一、课前三分钟的幽默课前三分种演讲是学生锻炼胆量与口才、同学之间互相学习的一个好平台,一般语文教师都推崇这种做法。笔者尝试过介绍中外文化名人、介绍中外名著、介绍成语典故来源、推荐散文名篇、讲故事等方法,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都不如课前三分钟讲笑话那么理想。笑话,人人爱听,人人爱说。正因为如此,说者用心,听者入迷。一堂课就在学生这开怀一笑中开始,这堂课自然不会枯滞、沉闷。这种活动方式激起了同学强烈的兴趣。为了利用好这三分钟,往往提前几天就开始精心准备:搜集素材、酝酿方式……轮到他时,花样翻新。有的不是讲笑话,而是演笑话;不是一个人,而是请朋友帮忙两三人一齐上;有的还准备了奖品发给同学……这样,“课前三分钟”成了学生挥洒激情、张扬个性的舞台。如此,既锻炼了学生个人能力,又活跃了课堂气氛;既增加了同学知识,又拉近了同学距离。所以,“课前三分钟”讲笑话,用时不多,作用却很大。有一点需要老师注意,“课前三分钟”所讲笑话应拒绝那些低级庸俗的“荤段子”。应引导学生追求高雅的、有教育意义的笑话。学生讲完后,老师还可以稍加评论,比如这个笑话好笑的原因,有什么教育意义,还可以在哪些方面力求完善……另外,在正式上课时,教师也可适时加入适当的笑话,与所授内容相得益彰,效果很好。二、课堂上的幽默幽默的教学语言能在听觉上唤起学生的美感,而幽默的教态,在辅助说话的基础上,又能在课堂上给学生以形象的启示和美的感染。幽默教学法是根据教学内容与特点,通过惟妙惟肖地模仿或教师的本色表演,来启发学生思维,加深学生印象的一种教学神态与动作。它是朴实的、自然的。(一)教师的本色表演笔者认为,幽默的语文教师应该是个小品演员或相声演员。不要怀疑自己的威信会因此而打折扣——有谁不喜欢小品演员和相声演员!正是他们的诙谐,为他们赢得了无数热烈的掌声,成就了他们的光辉形象。笔者在教学《邹忌讽齐王纳谏》一课时,先让学生轻声朗读邹忌两次“窥镜”的段落,然后自己一边朗读,一边模仿邹忌两次“窥镜”的神情与动作。在朗读“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就与城1北徐公美’”这一段时,有意地将“美”字拖长,脸上带着掩抑不住笑容。然后,收起笑,问学生“邹忌这时窥镜的心情是怎样的呢?”学生一下子就说出了好几个答案:“得意”、“自我欣赏”、“自以为是”、“臭美”……于是板书“自美”。接着,又换一种神情——好像在思考,皱着眉头,“窥镜”,读道:“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这次,不待发问,学生便不约而同地说:“邹忌自惭,邹忌自愧。”于是板书“自愧”。这样,学生很快理解了课文中通过动作描写体现人物性格——邹忌善于观察、有自知之明的特点,加深了对人物心理变化的印象。而老师的表演,就给了学生审美的愉悦。如果此法运用得当,说不定你就是小品相声界教书教得最好的,在教师中又是讲相声演小品最好的。(二)适当引用广告语有些广告,大家已耳熟能详,深入人心。在课堂上适时地用这些广告语,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有一次上课,形容一女子肤色很好。笔者脱口而出:“白里透红,与众不同。”结果马上引发了近一半学生接口说:“面色红润万人迷。”另有两位男同学大声说“面若桃花”、“细皮嫩肉”。听此,笔者又随机加了一句:“这位的‘面若桃花’还停留在视觉上,可那位的‘细皮嫩肉’却已上升到——”故意停了下来,现在的高中生,对这个敏感话题焉能不懂。异口同声地接着我的话茬——“已上升到触觉上!”教室里一片沸腾,接着便是一阵“讨伐”那男生的声音。不知不觉中,学生对这些词的理解运用就更深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