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音响塑造的民族意识《芬兰颂》Word文档VIP免费

音响塑造的民族意识《芬兰颂》Word文档_第1页
1/2
音响塑造的民族意识《芬兰颂》Word文档_第2页
2/2
高中音乐——音响塑造的民族意识《芬兰颂》——西贝柳斯授课课题音响塑造的民族意识——交响诗《芬兰颂》授课教师辽宁省实验中学郑锦月授课班级高中一年授课类型音乐鉴赏课授课时间2014-6-16授课地点沈阳市第九中学学情分析高中一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音乐知识、听赏能力和情感积累,具备了一定的音乐感悟能力、鉴赏能力和对音乐更深入探寻的愿望。但是本节课欣赏的音乐作品,无论是作曲家还是作品的创作背景对学生而言都是陌生的。因此需要教师激发学生们了解、聆听、探究、鉴赏的欲望,积极引导学生们运用已有的认知能力去感悟作品、深入的理解作品。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初步了解民族乐派的概况,了解作曲家西贝柳斯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2)通过聆听交响诗《芬兰颂》,帮助学生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及作品深刻的思想内容。引导学生体验、感受音乐的内在情感和力量以及深刻的爱国情怀,体会其深沉内在的民族精神。2、过程与方法:1)运用相关资料创设情境氛围,引发学生了解、欣赏作品的兴趣。2)运用提问、讲解、分析、聆听、视唱主题等方法引导学生加强对音乐作品的兴趣、理解、分析和鉴赏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聆听、鉴赏引导学生感悟交响诗《芬兰颂》这一产生于特定历史条件下的艺术作品对民族解放运动的巨大感召、推动、影响力。并能深刻体会其强烈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教学重点1、了解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及民族乐派音乐的基本特征。2、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中深刻的爱国情感和强烈的民族精神。教学难点从音乐要素及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等方面逐步展开探究进行鉴赏。教学方法讲授、启发、提问、指导、讨论、探究等方法教学过程一、课堂教学导入环节:引起兴趣,关注鉴赏。【出示课件】(运用视听材料播放与芬兰作曲家有关的资料引领学生了解芬兰曾经的苦难历史,关注西贝柳斯,经过师生互动引领学生走进将要鉴赏的音乐作品。)二、新课教学:1、认识作曲家——西贝柳斯2、引入探究,走进音乐作品“交响诗”——《芬兰颂》初步感受作品的音乐动机及思考作品创作的历史背景。同时请同学们思考、讨论:(1)芬兰是一个怎样的国家?你对她了解多少?(2)从作品标题上看,这是一部表现什么主题的作品?(3)在你之前欣赏过的作品中有过这样主题的作品吗?(4)你如何理解交响诗?【提问、互动】3、进一步了解、熟悉作品主题(苦难主题、号角主题)(1)了解创作的历史背景及作品对当时具有的深刻现实意义。(2)引导学生感受作曲家在作品中通过怎样的音乐语言要素呈现作品的主题及情感内涵。(提问、讨论、回答,教师归纳)(3)探究“斗争”部分的音乐所具有的感染力。4、深入鉴赏作品:“颂歌主题”通过练习、演唱颂歌主题,加深对作品主题:赞美、祝福的深刻理解和感悟。5、欣赏结束部分:庄严、辉煌的祖国颂歌。通过庄严、辉煌祖国颂歌主题的深入欣赏和探究使学生深刻理解这部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觉醒意识的作品,从而学习、掌握音乐知识:“民族乐派”和“交响诗”。课堂拓展与探究:1、完整聆听《芬兰颂》,领悟作品表达的深刻内涵。2、通过视唱作品圣咏主题和赞美诗主题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3、通过课后查阅相关资料,归纳概括出民族乐派作曲家最常选用的创作题材。三、音乐知识:1、民族乐派:2、交响诗:三、课堂小结:1、本节课学习、欣赏了芬兰作曲家西贝柳斯的交响诗《芬兰颂》。2、了解了音乐上的一个新的流派“民族乐派”的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背景及深远的历史意义。3、音乐可以成为武器,可以给民众以力量,可以令敌人畏惧,可以凝聚民族的力量,更可以强大一个弱小民族的精神。相信同学们会从作品中感受到这种不屈的民族精神和强大的自尊、自强的力量。课后思考与探究:1、进一步了解、熟悉民族乐派作曲家的代表作品。2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概括出民族乐派作曲家最常选用的创作题材有哪些,并将概括出的内容记录下来与同学们分享。板书设计《芬兰颂》——西贝柳斯民族乐派:交响诗:乐曲的主题:——(1)(2)(3)2014-6-15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音响塑造的民族意识《芬兰颂》Word文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