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一、俄国废除农奴制一、俄国废除农奴制(1861年)近代俄国是怎样逐渐形成的?18世纪初期哪一事件使俄国逐渐成为欧洲强国?19世纪中期俄国工业革命后产生了怎样的社会矛盾?带来了哪些影响?一、俄国废除农奴制(1861年)1.废除原因缺乏大量自由劳动力农奴水平低下农奴制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一、俄国废除农奴制(1861年)1.废除原因2.目的及内容亚历山大二世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在谈到废除农奴制问题时说:“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俄国沙皇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一、俄国废除农奴制(1861年)1.废除原因2.目的及内容目的:为了摆脱日益严重的农奴制危机,挽救统治危机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的主要措施(内容)有哪些?一、俄国废除农奴制(1861年)1.废除原因2.目的及内容目的:为了摆脱日益严重的农奴制危机,挽救统治危机内容:A、宣布农奴获得人生自由B、农奴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土地,但必须高价赎买宣布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农奴获得“解放”时,高价赎买份地自由劳动力巨额资金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国内市场一、俄国废除农奴制(1861年)1.废除原因2.目的及内容3.性质和影响你认为1861年改革有什么局限性?1861年的改革是什么性质的改革?废除农奴制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从以下三点来评价1861年改革性质:是沙皇政府推行的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积极作用:它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俄国历史上一个重大转折点。局限性:改革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如何评价俄国废除农奴制?农奴制废除后的农民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一个俄国官员在“二一九法令”颁布后评价农民的变化时说:“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材料二废除农奴制后,农奴的生活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农民们还时常在大街上嚼食面包和大葱。(1)导致材料一中农民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材料二又说明了什么?农民获得了法律上的人身自由,还可以通过赎买获得土地。说明: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农民为赎地而背上了沉重的债务,且受到村社的束缚。阅读下列材料:1861年,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法令。法令规定:农奴自法令公布之日起获得人身自由,有权支配自己的财产,可以自由转换职业,有权经商和从事手工业,并以自己的名字签订契约等。结果,2000多万农奴获得了自由,俄国完成了农奴制的废除。回答(1)俄国1861年的改革的目的是什么?(2)农奴制度的废除为什么有利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回答出2条即可)农奴获得人身自由,使工业有了自由劳动力;扩大了国内的商品市场,增强了购买力,有利于工商业发展;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资金;缓解了俄国的社会矛盾、有利于社会稳定等。摆脱农奴制危机,维护地主阶级统治。农奴制废除后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二、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1.明治维新的背景仔细观察下列一组图片,你能简要概括19世纪中期幕府统治面临的严重危机吗?日本封建等级示意图天皇将军大名武士士农工商封建统治阶级19世纪的日本手工工场德川幕府时期的武士武士经济地位下降,对现实不满,产生了改变现状的要求。幕府末年米价的上涨表美东印度舰队司令柏利以武力叩关柏利在东京港登陆1.明治维新的背景A、19世纪中期,日本仍是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天皇大权旁落,幕府将军掌握实权——内忧B、1853年,美国打开日本大门后,西方列强纷纷侵入日本,日本主权开始丧失,经济遭到破坏。——外患C、武士、商人、资本家、新兴地主等改革力量组成倒幕派。1868年,武装倒幕。1868年,倒幕武装在伏见、鸟羽击败幕府军,取得决定性胜利。2、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时间:人物:1868年明治天皇明治天皇明治维新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方面各采取了哪些措施?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文化上:消除封建割据,加强中央集权。创办近代企业,引进西方技术。允许土地买卖,承认土地私有。改革封建军制,建立近代化军队。提倡文明开化,大力发展教育。明治政府召开劝业博览会国营企业——富冈缫丝厂东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