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导学案【定稿】授课时间:2013年12月24日姓名班级审核人签字审核日期课题智子疑邻课型新授课执笔者参与者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理解寓言的寓意;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问题,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的能力;3.学会分析故事所蕴涵的辨证思想,并能在生活中运用。一、预习反馈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识记字形。其邻人之父亦云()不筑必将()有盗此何遽()不为福乎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丁壮者引弦()而战。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2.解释加点的词。天雨墙坏()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人皆吊()之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3.文学常识积累:(1)《智子疑邻》的作者是韩非,战国末期韩国人,著名思想家。他著有《韩非子》一书,本书笔锋犀利,说理透辟,常用寓言故事阐明事理,富有说服力。其中许多寓言故事流传于世,本文就是其中的一篇。(2)《塞翁失马》选自《淮南鸿烈集解》,《淮南鸿烈》是西汉时淮南王刘安召集其门客集体编著的,又名《淮南子》,本书以道家思想为主,糅合儒、法、阴阳等思想,论理时常常引述古代神话、传说,因而保存了一部分珍贵的神话资料,内容丰富,文笔优美。(3)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是民间口头创作。在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中,经常采用寓言阐明道理,保存了许多当时流行的优秀寓言,如:《揠苗助长》、《自相矛盾》、《郑人买履》、《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等,其中《庄子》与《韩非子》收录最多。二、自主合作:(一)细读课文,理出文章思路,整体感知1.一读课文。要求:学生自由朗读,指名学生朗读。老师指导:一定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感情。2.二读课文,读懂文意。要求:细读课文,不参考资料书,根据课下注释试译课文。三、展示互动⑴宋有富人,天雨墙坏。⑵不筑,必将有盗。⑶暮而果大亡其财。⑷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四、达标检测1.宋国富人为什么会“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2.你觉得宋国富人是一个怎样的人?3.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从这则文言寓言中得到什么启示?4.当别人给你提出意见时,你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5.你能说说这个寓言的寓意吗?试一试。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