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指标的作用》说课材料哈二职柴红艳一、说教材【教材说明】本课程采用的是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钟新联、师应来主编的《统计基础知识》。【教材地位与作用】本节课为第四章综合指标中第三节课内容。虽然只涉及到概念的理解和作用的分析,但它是统计分析的基本指标,无论是进行相关分析、趋势分析、指数分析、抽样推断和预测决策等等都广泛应用平均指标。此部分知识在今后实际工作中会经常接触到,与实践联系紧密,学生应牢固掌握好。【教材处理】书中对平均指标作用的讲解理论性较强,配合的例题有些远离学生的生活,这会让她们感觉到难以理解。所以我在讲授时,摒弃了书中部分例题,引入了生活实例,便于学生接受;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她们树立学习信心。【教学目标】知识目标:A级正确理解平均指标的含义及作用,并能够举例分析。B级正确理解平均指标的含义及作用,学会简单分析。C级正确理解平均指标的含义及作用。能力目标:初级理解能力,语言表述能力。中级正确理解问题、语言表达能力及分析水平。高级熟练分析、判断能力和知识拓展水平。德育目标:1.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快乐学习的心态;2.将统计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树立统计无处不在的思想;3.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为将来成为优秀的统计人才奠定基础。【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平均指标的含义以及在统计研究工作中的作用。教学难点:对作用的正确理解和案例分析。二、说教法体现财会专业学科特点,突出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培养。采用:1、“创设问题”教学法,特点: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线索,并把这一线索始终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案例教学法,特点:让学生在案例的阅读、思考、分析、讨论中,建立起一套适合自己的逻辑思维方法和思考问题的方式,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除此之外,还包括讨论法、举例法、讲练结合法等。三、说学法【学情分析】本课程教学针对高一财会专业新生,她们可以说没有一点相关知识的学习,也缺乏平时生活的积累和对事物的认知分析水平,所以需要教师更加耐心的引导,尽量将各知识点用她们易于理解的语言讲解、归纳。【学法指导】在学法指导上,我采用点拨、渗透、对比、举例等多种指导方法,突出“四让”的特点:(1)问题让学生提出;(2)规律让学生发现;(3)疑难让学生研讨;(4)作用让学生归纳四、说过程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围绕着一种环环相扣、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教学思想,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体现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1.情境导入:通过身边实例,引出问题,导入讲授内容。2.讲授内容:(1)首先,给出平均指标的概念,对概念中“同类现象总体”提出问题,学生根据以前所学的知识进行回答。(2)其次,以小组为单位,分别选出两名统计人员,负责收集数学考试分数,并计算出各组的数学平均分。当各组平均分计算出来后,学生根据结果发表看法。由此让学生总结出平均指标的第一个作用。目的是锻炼学生们的分析判断、归纳总结能力,并且可以抓住此契机进行德育渗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再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模仿着举出身边的例子,达到加深巩固的作用。(3)然后,给出第二个案例“近年来我国职工年平均工作统计表”。创设两个问题:一是此例与上一例有什么不同;二是本例中数据有什么变化趋势,反映了哪些方面的情况。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进行研究讨论,大家通过各抒己见,唇枪舌剑,将第二个作用归纳出来。通过这个环节,可以加强学生们的合作研究意识,把枯燥的知识转化为生动、有趣的情境,鼓励所有同学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在热烈的氛围中解决重点、突破难点。(4)第三个案例是在第二个案例的基础上增加了几个有联系的因素,点拨学生,思考这几个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小组研讨后发表自己的观点。当平均指标的第三个作用总结出来后,大家展开讨论,说一说当家长的工资水平逐渐提高,家庭都有了哪些方面的变化。此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透过身边的变化,了解我国的经济发展趋势,培养她们细致观察事物的好习惯。3.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