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局课题组调研报告税源就是指税收的源泉,即产生各种税收收入的物质基础,也即国民收入的一部分。从现行税制看,税务部门组织的税收收入依其税源特征可划分为流转税、所得税、财产税、资源税、特定目的税等大类。随着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推进,税收征收管理向前延伸为税源管理。税源管理以税收的源头为切入点,其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1)税源的建设培植。一是在税制设计和税收政策的制定中贯彻国家的宏观决策和产业政策,引导、影响和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二是在税收管理实务工作中,贯彻落实国家的经济政策和税收政策,建立良好的税收环境和税收秩序,使之有利于各经济实体公平竞争,优胜劣汰,促进各经济实体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管理水平、科技含量、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从而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三是执行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如对高新技术企业、废品次品综合利用企业实施减免税,鼓励科技进步和循环经济发展;对出口产品依法退税,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扩大;对下岗再就业人员和残疾人就业实施减免税,照顾和扶持社会弱势群体,维护社会稳定,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等。(2)征管基础工作管理。包括纳税人户籍管理、申报管理、个体工商户“双定”税额测算评定、重点企业驻企管理、发票管理、开展纳税评估等。(3)税收服务。包括税法宣传、纳税辅导,简化办税程序,推行多元化电子申报纳税,优化办税方式,尽可能方便纳税人,降低纳税成本。(4)税源分析预测。充分利用税务部门系统数据信息和外部经济信息,并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开展税源的宏观分析预测和微观分析预测,从而了解掌握经济发展和政策执行对税源税收的影响情况,以及税收与经济的关联情况,揭示存在的薄弱环节与问题,为制订措施完善管理提供依据,并科学预测税源税收的发展变化趋势,增强组织收入工作的前瞻性和主动性。上述说明,税源管理是税收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是税收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多年来,尤其是近几年,税务部门与时俱进,理念创新,方法创新,在加强税源管理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第1页共21页索和有益实践,并取得了明显成效。如我省国税系统加快税收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强数据质量监控,建立和完善重点税源企业监控网络,建立工业园区税源税收监控分析机制,制定并实行税收管理员制度,重点税源企业驻企管理,征管质量定期考核通报,深化税收经济分析,建立重点企业与行业税负预警机制,深化纳税评估,建立税收经济分析、纳税评估、税源监控和税务稽查“四位一体”互动机制等一系列举措,进一步夯实了基础工作,提升了税源管理质量与水平,有力地促进了税收收入与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增长,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一、影响税源管理的主要因素(一)税收法规有待完善税法体现了国家意志,具有义务性、强制性、连续性、统一性、普遍性的特征。税法作为具体的行为规则,是征纳双方共同遵守的社会规范,详细和具体地规定了人们在经济活动中的涉税事项如何行为,一方面为纳税人的缴税行为提供了标准、模式和方法,另一方面对征税方的征税行为提出了标准、方法和行为规范。因而,健全完善的税收法规是依法治税、建立良好的税收秩序和税收环境的重要前提。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税收法制建设不断加强,税收法制框架已基本形成,对人们在经济活动中涉税事项的行为规范作出了明确、具体规定,为依法治税、建立良好的税收秩序和税收环境提供了法律保障。但也应看到,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市场经济全球化,经济主体多元化,经营方式多样化,人们在经济活动中涉税事项的行为规范面临新情况,对税收管理提出了新课题,税收法制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目前,已经全国人大立法的仅有《征管法》、《个人所得税法》和《企业所得税法》,其他税种包括主体收入税种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等还是暂行条例,国家税收基本法尚未建立,税收法制刚性受到一定影响。再者,现行税收优惠政策的区域性特征明显,以致区内注册区外经营现象产生,给税源管理增加难度。另外,目前税收管理制度存在薄弱环节,如农副产品收购和废旧物资收购凭证尚未做到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