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步一主线”课堂模式的基本框架在课堂教学中,围绕教学目标确定教学思路、演化教学流程、安排教学环节、设计教学方法的课堂模式,大致是由“明确目标”、“实施目标”、“落实目标”三个主要模块为步骤构成。这一切,又是以学生的成长发展为目标、作统领、成轴心、呈主线。如此的课堂格局,可称之为“三步一主线”课堂模式。“三步一主线”课堂模式的显性特征是:紧扣教学目标。课堂轮廓由“明确目标”“实施目标”、“落实目标”三个主要步骤作为骨架、完成支撑。“三步一主线”课堂模式的实质内涵是: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千方百计促进学生全面成长与主动发展。不难看出,这种承载新理念、诠释新理念的课堂模式,既是推进课程改革的新探索、新突破,又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新追求、新创举,其中“三步”不仅环环相扣,而且还具有特征鲜明的不同功能,更由“一主线”贯穿始终,从而使“三步”与“一主线”浑然一体,共同构建出令人耳目一新的课堂教学“新天地”。明确目标。教育教学论有条著名原理: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第一要素。如果把“三步一主体”课堂看作“一幕剧”,“明确目标”则是这幕剧的“序幕”。正是刚一打锣开场,就先明确目标,这对学生而言,无疑具有动员、激励、振奋作用。在这里,冠之学习目标前面的不是“提出”,而是“明确”,其意义在于:打破了以往完全由教师一手操办、提出,学生只能唯马首是瞻的陈旧格局,代之以师生共同参与。既然群众知道了真理,就会齐心来做。蜚声中外的魏书生老师早些年执教《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时,满面春风走上讲台,先和借班上课的学生“商量”了一番,确定了本节课堂教学主要干三件事:了解作者情况,现代汉语翻译,熟练背诵课文。接下来在有条不紊地推进教学过程中,学生兴致盎然,学得卓有成效。在这里,组织学生明确目标,教师并非放任自然地无所作为,而是要在教学内容与具体学情的结合中,引导学生对学习目标“心中有数”。同时,目标务必具有以下九性:①激励性。学生的学习活动本身具有进取与提升的意义,只有让学习目标具有激励性,孩子们就会在跳起来摘果子中品味成功、超越自我。也就是说,如果目标失之平庸简单,激励性光芒黯然失色,一切也就显得索然无味。②挑战性。人们常说:机遇与挑战并存。又有人说:挑战与成功结伴而行。在学习过程中大家面对同样的学习内容,每个人获得成功的机遇都是均等的,要想获得成功,就要勇于应对挑战。因此,尽量使目标具有挑战性,就能促进学生自觉进入“最近发展区”。③指向性。学习活动本身是一个探究与发现的过程,这就要求学习目标不可笼统宽泛,而应明确指向。实践中,凡学习目标指向集中,学生就能迅速进入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④整合性。课堂教学离不开教材,而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同样的教学内容,编入不同版本的教材,其学习目标是互不雷同的。基于此,就须对教材中的所有教学信息认真整合一番,然后制定学习目标。⑤简约性。实践中,学习目标宜因繁就简,忌开中药铺似的大点套小点。试想,一节45分钟的课堂教学,要是出现了让人眼花缭乱的学习目标,由于多中心即无中心,必然导致事与愿违、顾此失彼。⑥复合性。新的课程设计思路主张“三维度”(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体到每节课堂教学的学习目标,无疑也应体现“三维度”。有位物理教学能手在执教“电流表”一节时,目标定为四会:会认、会选、会试、会用。认真细想,如此“四会”的目标确有借鉴意义。⑦操作性。成功的课堂教学远离“空对空”,学习目标就应注重“实打实”。大凡具有操作性的目标,一般常用的表述格式是动宾结构。这样,不仅实施目标易操作,落实目标也好检测。⑧主体性。既然课堂教学的出发点与落脚点都是学生,那目标就应毫无疑问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试设想,如果目标仅仅着眼于“讲清”“析透”,那导致的必然是“满堂灌”。唯具主体性,整个课堂格局才不会走样。⑨生成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习过程中必有生成。为了促进学生更好更快地成长发展,课堂教学理应成为学生不断生成的“理想园地”。因此,作为搭箭拉弓第一步的“明确目标”,就应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