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取生辰纲》的对话教学尝试教学目标:①引导学生鉴赏杨志的人物形象。②引导学生体会并评价本文在写作上的艺术特色。教学步骤:一、让一位比较熟悉《水浒传》的同学简单介绍与杨志相关的几个章回的情节,以便对他有一个比较完整的印象。二、让学生在预习这篇小说的基础上,编写一个简要的提纲,然后适当扩展提纲的内容,向自己的同桌复述,对方仔细聆听,对遗漏和错误的地方予以补充或纠正。三、中国古典小说大多是章回体,每一章回之前都有一个用对联的形式写成的回目,以此来概括本回的内容。请大家也模仿这种形式,为《智取生辰纲》这篇课文拟一个回目。学生对此较感兴趣,纷纷动手创作,很快写出了回目:“上京路杨提辖严令押纲,黄泥岗众好汉妙计劫宝”(林财);“杨提辖处处留心严押生辰纲,众英雄步步设计智取不义财”(徐正);”青面兽护送万贯财,八勇士智取生辰纲”(张亦倩);“杨志押宝上京失败,吴用策谋劫财成功”(叶荣辉);“晁天王八仙过海智取生辰纲,青面兽孤掌难鸣惨遭滑铁卢”(俞江涛);“杨志持鞭谨慎押纲,吴用借酒机知夺宝。”(王仁虎)四、请同学在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和对情节全面了解的基础上,整合相关的信息,初步形成对杨志的印象,再据此探讨——“杨志是‘三代将门之后,武艺高强,精明能干,且又有过失陷花石纲的惨痛教训,这一次押送生辰纲如此小心安排、谨慎行事,他为什么还是失败了?”一问激起千层浪,学生在教师相机的点拔和引导下,模仿古人谈诗论文的方式,纷纷提出了见仁见智而又精彩十足的观点。①部下无能说。有同学认为,杨志生性机警,本事非凡,又有较为丰富的实战经验,他之所以最终失败,全都是因为手下无能。首先,军健们没有基本的谋略,不能够对时局和对手的情况作出全面、准确的判断,不能知彼,这就必然导致思想上的麻痹大意,从而错误地指导具体的行动;其次,他们缺乏足够的江湖经验,平时又缺少高强度的训练,吃不下苦,受不住累,一遇到困难就当缩头乌龟;再有他们不能也不愿深入领会主将的意图,只不服从上级的调动。三方面的原因叠加起来,使得杨志孤掌难鸣,最终走向失败。②权力受制说。顺着“部下无能说”,有同学补充认为,杨志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梁中书对他不信任,梁中书既把押送生辰纲这个重要任务委派给杨志又对他心生疑虑,暗中派老都管等人去监控他,这样,老都管与杨志虽同路而不同心,非但不能帮助其行事,反而站在众军健一边,相当程度上牵制了他的权力,致使其命令的权威性受到削弱。可以想像,一个没有核心领袖的群体能有多强的战斗力,即使杨志本人如何抗争,也最终避免不了走向失败的命运。③对手强大说。针对前面两位同学的观点,有同学则从外部的视角来分析,认为论身手和经验,杨志固然算得上一流高手,但俗话说,明箭易躲,暗箭难防,他在明处,对手在暗处,这使得押送生辰纲的难度无疑就增大了许多;况且,山外青山楼外楼,强中更有强中手,吴用等人既有武艺,又有计谋,智取不成必用武力所以,不管怎样,杨志的命运都是在劫难逃。④天意弄人说。有同学则不太赞同上述意见,认为杨志的失败更多的是命运的安排,用杨志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洒家时乖运蹇”,他一心想着封妻荫子、光耀门庭,结果适得其反,第一次最大风刮来,掀翻了船中的花石纲,这难道不是天意吗?第二次碰上押运生辰纲,本以为时来运转,却不料时机又不太好,前几天顺利的行程很快被酷热的天气中断了,老天爷似乎成心和他作对,最终,连自己也因饥渴难耐而饮下了药酒,被晁盖等人轻易劫走了金银担,真可谓有心立功,却天不助人。⑤作者安排说。在“天意弄人说”的基础上,有同学趁机抛出了“作者安排说”,认为作者在写这篇小说时先有自己的主观设计,他想把一个人写成什么模样,这个人就是什么模样,他想把一个人安排成什么命运,这个人就是什么命运,自然,作者要杨志失败,杨志也就只好失败。前面几位同学的发言几乎都是立足于外围来探讨,或为杨志的失败开脱,或流露出对杨志的同情,都有其合理之处,却未能触及本质——从杨志自身去挖掘而这恰恰是理解杨志这个人物的关键。面对学生在对适中的这种片面性,再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