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短文两篇》同步练习VIP免费

《短文两篇》同步练习_第1页
1/3
《短文两篇》同步练习_第2页
2/3
《短文两篇》同步练习_第3页
3/3
《短文两篇》基础训练题(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各字注音。馨()苔()帘()鸿()牍()蜀()2.解释下列各加线的词在文中的意思。(1)有仙则名()(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3)苔痕上阶()绿()(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3.解释下列字词。蕃:淤泥:染:君子:濯:清涟:妖:鲜:植:亵:亭亭:蔓:谓:隐逸:闻:宜:4.下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B.“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C.“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德声远播。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比喻君子不可能受到大多数人的理解。5.下边是对“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爱牡丹的人多,而作者的知己少。B.贪慕富贵的人多,而品德高尚的君子少。C.爱牡丹的人多,更说明牡丹的珍贵。D.作者借此讽刺追名逐利的世态。6.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以上文字写莲的可爱形状是为了反映()A.作者敬重品德高尚之士,鄙视不学无术之徒的感情B.作者对菊和牡丹的厌恶之情C.作者洁身自好的品德和情操7.用原文填空:(1)《爱莲说》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爱莲说》中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爱莲说》中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陋室铭》中描写环境清新幽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陋室铭》中表现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陋室铭》中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内文段阅读:文段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1.本文作者是唐朝著名诗人________________。第1页2.用“/”线给画线文字断句。(注意:此题不要求加标点)3.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有仙则名()(2)惟吾德馨()(3)谈笑有鸿儒()(4)无案牍之劳形()4.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本文作者所表达的“惟吾德馨”的道德情操?5.完成下面两个问题。(骈句,指的是结构相似、内容相关、行文相邻、字数相等的两句话,跟对偶相似,只是不像对偶那样在音韵上有严格的要求。散句,则是相对于骈句而言,也可以说,骈句以外的句子都是散句。)(1)写出本文中你最喜欢的一个骈句。(2)完成下面的对偶句创作。上句:品千古美文下句:文段二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翻译下面的句子。①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②同予者何人③宜乎众矣④陶后鲜有闻2.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3.文中写菊花和牡丹的用意是什么?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通过对菊、牡丹、莲花三种花的德性品格的描写,以牡丹作反衬,用菊花作陪衬,突出了莲花的美好形象。B.文章通过菊花、牡丹与莲花的对比描述,突出了它们各自的德性品格。C.这两种花,人们都很熟悉,容易引起人们的联想。D.这两种花,一直为前人所钟爱,由前人所爱说到自己的所爱,有强烈的比较效果。4.“陶后鲜有闻”中的“陶”指的是谁?我们学过他的哪一部作品?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一句话表现了莲花怎样的特点?6.“莲,花之君子者也”一句中“花之君子”指的是:7.“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8.鲁迅有诗:“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好向濂溪称净植,莫随残叶堕寒塘。”...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短文两篇》同步练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