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树林蔬菜调研报告蔬菜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松树林社区距XX县区14公里,辖15个行政村,有农业人口1016户4274人,总流域面积138.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200亩,其中川地4000亩,地理位臵优越,土地资源丰富,发展蔬菜产业前景广阔。近年来,松树林社区按照“三菜”并举的发展思路,大力推行“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发展模式,蔬菜产业逐步走上了规模化、科学化、标准化、设施化、产业化、市场化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有力的推动了农村经济繁荣,农民增收致富。2011年底,全社区蔬菜种植面积达亩(其中大棚种植亩,露地菜亩),蔬菜年总产量达到6000余吨,蔬菜纯收入750万元,主要甜瓜系列和“红秀208”辣椒为主。2012年新建大弓棚座、日光温室座,新增露地菜亩,蔬菜产业已成为松树林社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一、松树林发展蔬菜产业的具体做法2011年以来,松树林社区坚持因地制宜、扩张规模、稳步发展的原则,充分发挥该社区地理优势和气侯环境优势,在温室大棚和大弓棚建设上大做文章,千亩设施蔬菜生产基地项目建设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该项目的实施安臵了劳动力就业,促进了农民增收,维护了社会稳定。1在调研中了解到该社区的具体做法是:一是该社区对土地进行有效流转,实行大户承包,集中解决产业村的用水、用电和道路问题。二是实行“公司+农户”的经营管理模式,即由驻地企业南泥湾钻采公司投资,松树林社区裕农专业合作社经营,农户生产种植,这样使得农民在蔬菜种植的产前、产中有保障,解决了农民产后不愁卖的困扰,切实保障了农民发展蔬菜产业的后顾之忧。三是充分发挥包扶单位的帮扶作用,在建设过程中积极动员农民投资投劳,为蔬菜产业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四是坚持高标准规划建设,高质量生产种植,高科技配套设施,新建的72座日光温室大棚按照第五代改良棚的建设要求,高5.3米,宽9.5米,后背墙铺底第1页共14页宽5米,顶宽1.8米;新建的座大弓棚按照最新的建设标准,棚高2.8米,棚内宽8米;在蔬菜种植过程中全部使用沼液沼渣肥料,最大限度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提供放心、安全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在设施上,日光温室大棚全部使用自动卷帘机,棚顶使用保温板,所有温室和大弓棚均采用滴灌技术,有效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五是推行产销一条龙服务,由松树林社区积极协调,与南泥湾采油厂签订了有偿供菜协议,由合作社组织农民种植,为南泥湾采油厂干部职工提供安全、绿色、放心的蔬菜;与西安等一带客商进行联系,签订销售订单,让农民的产品有销路,彻底解决了农民发展蔬菜产业的后顾之忧,最大限度的保障了农户利益。六是大力度扶持,在调研中得知,松树林社区在区级扶持政策的基础上,对项目示范区提高了补助标准,每新建一座日光温室补助5000元,每新建一座大弓棚补助3000元,每改造一座旧日光温室补助2000元,对发展露地菜的农户补助种子和肥料,并优先解决蔬菜专业村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这样大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蔬菜产业的积极性。二、松树林发展蔬菜产业存在的问题松树林的蔬菜产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经过近年来的发展,不仅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而且使得一大批农民走上了增收致富的道路。但蔬菜产业发展中依然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发展产业意识淡薄。蔬菜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和科技含量相对较高的产业。近年来,松树林社区党委、政府积极引导示范,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积极举办种植技术培训班,但当前青壮劳力好知识型农民大多外出务工,现从事农业生产的大多年龄偏大、文化偏低,一些群众有怕吃苦、怕麻烦、怕风险思想倾向,接受种植技术和新品种的能力低下,对一些高科新特品种存有市场顾虑,甚至部分农民即使免费也不愿意种大棚,对发展产业的意识淡薄,成为制约蔬菜产业化发展的瓶颈。(二)缺乏龙头企业带动。由于松树林社区目前还没有第2页共14页龙头企业,致使典型带动力弱,农户的等、靠、要思想严重,没有主动承担风险的意识,农户与公司市场之间,农户与农户之间没有建立起真正意义的利益连接机制,急需扶持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尽快发展壮大。(三)配套设施比较薄弱。从蔬菜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