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石饰品业时尚化路线分析摘要: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对玉石价值认知度的提高,玉石产品的价格不断走高,在此趋势下国内各大品牌饰品纷纷推出用优质原料制成的玉饰品。虽然选材精良、做工精美,但款式普遍缺乏新意,产品依然是以传统的玉石吊坠和玉石手镯为主,没有在内容和形式上做大胆的尝试,没有融入时尚元素。所以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一些新的想法和建议,希望玉石饰品能走年轻、时尚、实用路线,创造更高的商业价值。关键词:玉石;时尚化;饰品2008年12月中国工艺品行业协会在北京举行了全国工艺美术行业普查成果发布会,这是业内开展的一次大规模的行业情况调查。此次会议上公布了全国珍稀资源布局及开发利用情况。据统计,目前全国多数石质工艺品原材料濒临枯竭。中国“四大名石”中的巴林石已尽枯竭。寿山石、鸡血石、和田玉、河南独山玉储量稀少。各地已相继采取了封矿和发布禁采令等措施进行保护。玉石产地的经营者们,已强烈的感受到了资源的稀缺和政府的高度重视。这也直接导致了玉石价格不断走高,甚至连做玉石剩下的边角料和粉末都被开发再利用起来。不管是高档玉料还是中低档玉料都被做成了各种产品。从表面上看,这是一种好现象,原料的浪费在逐年减少。但实际上由于传统玉石企业眼光的局限性,对成品价值判断的局限性,导致了大量玉石饰品市场认同率较低。高档材质的玉石饰品买来收藏,少佩戴。低档材料的玉石饰品颜色和做工不行,又卖不上价,所以玉石资源并未得到很好的利用。本人身处在著名玉石产地之一的河南省南阳市,曾走访过省内最大的玉石生产销售集散地——镇平石佛寺,在那里几乎家家户户都是玉石生产者。上到耄耋老人,下到四五岁的孩童,人人都会加工玉石。加工方式是代代相传的手艺,虽然加工技法娴熟,但出来的产品大多款式雷同,缺乏新意。大件的玉石原料被雕刻成家居摆件自不必说,小件的玉石原料基本上都被加工成玉石饰品。从石佛寺的街头转到巷尾,在市场中几乎找不出什么特别的款式来,售价也相当的低。一般以批发形式成袋贩卖。上百件的玉石饰品,只能卖到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珍贵的玉石原料就这样被以白菜和萝卜的价格贱卖,实在令人惋惜。而来自全国各主要玉石产区的商人们也都云集在此,采用相同的方式经营。这种简单粗放的小作坊经营模式使得玉石产品的同质化问题越演越烈,产品销路也越来越差。近些年来,随着“韩剧”和“美剧”在中国的流行,韩国饰品和欧美饰品也随之流行起来。这些饰品大受都市白领女性的欢迎,并迅速挤占了中国饰品产业的利润空间,而中国传统的民族风饰品逐渐从市场中冷了下去,购买和佩戴传统首饰的人在减少,这对我国以生产传统式样为主的玉石产业来说不是一个好现象。所以笔者希望通过此篇文章和广大关注玉石产业发展的有识之士,一同探讨玉石饰品业的更新发展。如何让玉石饰品的时尚感增强,出镜率增高?如何让玉石饰品业从单纯以低成本求生存转向价值创造和品牌提升求发展?1艺术附加值的提升是关键众所周知,玉石是分等级的,但玉石品质的优劣不能成为创造商品价值高低的唯一因素。国外一些知名的品牌饰品(如monet、dk、nicolemiller等),也并非用的就是好玉石原料,有些用的甚至是经过染色和注胶处理的玉石边角料,但一样卖出了上千元的高价。原因就在于优秀的艺术设计和做工提升了产品的艺术附加值。因为有了好的设计才能让原本不起眼的“石头”绽放出美来。对于我国的玉石饰品行业来说,我们不要再简单粗暴的复制前人的优秀作品了!开拓思路,在艺术设计上多做创新,才能让产品的价值提升。2设计题材应避免局限性,顺应主流消费群需求,开拓更广的设计思路(1)玉石饰品设计题材存在哪些局限性呢?以南阳玉石饰品为例,大量的设计题材仍以传统题材为主(福、禄、寿、喜)。制成品主要为中国结挂饰、项链、耳环、手链、戒指等。这些饰物固然有其优雅、古秀之美,但在题材开发方面具有民族局限性和地域局限性,对传统文化的挖掘尚停留在肤浅的表面。如今,年轻人对饰品的要求越来越注重款式设计。随着民族文化交流的促进,中国传统的民族饰品已不再是主流,饰品制作亦越来越趋向于国际化、多元化,设计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