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财务局工作报告5篇【篇一】20xx年,在省财政厅的精心指导下,全市财政(国资)系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全面推进五大发展行动计划为抓手,找准财政(国资)工作的切入点、结合点和着力点,扎实推进“全面绩效管理年”活动,把各项工作往深处做、往细处做、往实处做,有力保障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年初以来,民生工作和民生工程建设获得省政协视察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财政资金制度建设、预决算公开在全省考核获得第一名,建立运用涉企资金黑名单制度受到省财政厅通报表扬,财政绩效管理、会计管理、信息化建设等工作在全省作交流发言;目标管理考核连续四年获得优秀,党建工作责任制考核、作风效能考评、履职绩效考核位居全市前列且连年进位;财政支持绿色转型发展、涉企资金改革、国资国企党建等工作获得《中国财经报》、《决策》杂志、《国企管理》杂志等媒体专题报道。一、20xx年重点工作开展情况(一)坚持强基固本,全面从严治党呈现新气象。一是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坚持以党建统揽全局,将加强政治建设放在首位,统筹推进党的各项建设。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落实党组中心组学习、党员活动日学习等制度,持续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争当“四个合格”党员。加强党对国企工作的领导,下发《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要点》,全面落实“两个1%”的要求,组织召开国企党建述职评议会议和国企党建座谈会,提升国企党(工)委书记抓党建责任意识。积极推进“党建+扶贫”、“党建+文明创建”等工作,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等制度,党组成员带头参与所在支部组织生活并上党课,激发基层党组织活力,推动党建工作不断升温。二是狠抓反腐倡廉建设。严格落实第1页共29页“两个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要求,规范权力运行,逐级传导压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落地落实落细,确保财政事业、资金和干部“三个安全”。制定印发20xx年度党风廉政建设实施意见,并细化量化为54项具体工作,落实到相关领导、科室单位和责任人。常态化多形式开展廉政教育,深入开展“讲严立”专题警示教育,落实廉政谈话制度,在干部选任、岗位调整、人员录用等关键节点开展廉政约谈80余人次。狠抓机关效能建设和政风行风建设,定期和不定期开展明察暗访,严肃作风纪律。积极支持派驻纪检监察组履职,加强分工协作,形成整体联动机制。三是强化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干部培养选拔,在全市率先出台促进青年干部成长的意见,建立青年干部培养“传帮带”机制,全方位激发青年干部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创新干部教育培训,围绕思想政治、意识形态、宏观形势、三大攻坚战等内容,举办了财政(国资)干部教育春季培训班、综合素质能力提升培训班,债务管理、ppp、会计制度、信息化建设等一系列培训班,增强干部履职能力。严格干部日常管理,坚持落实工作会商、行风巡查、财政帮联等制度,持续抓好“满意科长群众评”活动和建议提案办理工作,积极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提升干部服务水平,努力锻造一支政治、业务、作风、形象过硬的财政(国资)干部队伍。(二)坚持稳中求进,财政收支质量有了新提升。一是突出目标抓增收。把组织收入作为核心职能,克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及国家减税降费政策等因素的影响,积极主动作为,强化收入征管,深化非税收入征管改革,实现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全市财政收入完成180.5亿元,增长7.6%,增幅高于年初目标任务2个百分点,税收占比达到87%,较上年提高5个点以上。二是拓宽渠道增财力。把对上争取作为实现借力发展、提高保障能力的有效手段,全年到位上级转移支付资金超过63亿元。推进涉税平台建设,建立长效机制,构建税收共治格局,共查补入库税款1.5亿元以上。统筹管理各类政府性资金,市本级实现保值增值收益超过2亿元。三是优化支出保民生。把保障民生支出摆在首位,严控一般性支出,民生支出占比超82%,“三公经费”支出下降3.4%。高标准推进民生工作,累第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