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里的圆”教学设计——《数学》六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综合与实践活动(自编)。活动简析:“校园里的圆”是为了进一步巩固相关知识,发展学生应用意识,提高学生综合能力而自行编创的一节综合应用数学知识的实践活动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圆的概念、圆的周长和面积等知识的基础上,结合本校校园的具体情境编创设计的解决具体问题的实践活动。教师设计这个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一方面通过小组合作行动让学生发现校园里各种不同的圆,根据实际情况测量出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所需要的数据,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另一方面让学生根据不同的测量结果,利用本单元学到的知识,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体验解决圆的周长和面积问题的不同途径,不断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活动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圆的直径、半径、周长、面积,及其四者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熟练程度。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发现,决策,测量,计算,统计等学习过程,通过个体思考和小组合作,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与态度:让学生进一步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与信心;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体验合作学习的愉悦,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活动重点:测量圆的直径(半径或周长),利用公式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活动难点:发现不同的圆,并根据圆的不同特点决定测量圆的直径,半径还是周长。活动准备:1、教师准备好小组活动的作业纸和学生写数学日记的纸张。2、各组准备好直尺、软尺、彩色笔等。活动课时:2课时活动过程:一、课前准备(一)说明活动内容教师说明:我们要开展一次以“校园里的圆”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需要同学们走出教室,发现不同的圆,测量所需数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二)明确活动目的和目标教师说明:本次实践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认识生活中的圆,提高同学们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的熟练程度;活动目标是找到尽可能多的不同的圆,实施测量和计算。(三)活动准备1、分组:将全班学生按座位先后分成6人小组;各组推选组长和记录员;2、准备用具:各组准备好直尺、软尺,准备记录用的纸和笔。3、制作统计表:(1)每个小组发一张A4的纸。(2)提出统计表制作的要求。(3)学生制作统计表。①学生按教师的要求制作统计表;②对统计表用彩色笔进行美化装饰。校园里的圆名称rdcs备注【设计意图:《数学课程标准》第二学段教学内容指出:经历有目的、有设计、有步骤、有合作的实践活动。而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学习和活动能力,只要明确学习活动的目标和要求,课前做好必要的准备,活动的有效性和秩序性就会得到保证。】第一课时二、课中活动(一)活动引入1、教师谈话引入: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圆,掌握了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肯定想用学到的方法解决更多的问题,你觉得我们的校园里有圆吗?你能找到不同的圆吗?(学生说一说)板书课题:校园里的圆2、提出活动要求(1)各小组从校园的不同位置找起,小组与小组之间不能发生同时发现和测量同一个圆的冲突现象;(各组组长说说本组的活动出发点,教师做出适当的调整)(2)各组组员要合理分工,密切配合,遵守规则;(各组组长进行小组成员分工,保证1人组织,1人记录,2人用直尺测量,2人用软尺测量。)(3)各位组长要组织组员有序发现、决策和测量;(4)记录员要准确记录测量结果。(5)各组利用20分钟的时间完成发现和测量任务,比一比那些组发现的圆多。3、小组讨论说一说,到操场测量哪些圆,测量圆的什么?怎样测量?【设计意图:首先,“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每节课的引入是否调起学生的学习动力,是一节课成败与否的前提所在,教师开门见山,直接将学生由书本引向熟悉的校园,学生一触即就,兴趣高涨。其次,“活动重在组织。”活动实效性的高低直接取决于活动组织的有序性,所以,在活动设计中要尽可能多的有所预设,在以防不测,避免节外生枝的同时,照顾到所有的学生,人人都有自己的角色,为活动的高效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