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步一主线”课堂模式的操持要义“三步一主线”课堂模式的主体、主人、主角是学生,这一切的操持者则是教师。如何把握好操持要义?有必要对此进入探讨。早在公元前就已成书的《学记》中曾载:“君子之教,喻也。”其实,“喻”就是“导”的意思。操持“三步一主线”课堂模式中,“导”是具有不同功能的——领导。在“三步一主线”课堂模式中,教师的领导作用主要表现在:1、从总体上把握教学过程。那种借口学生是主人,一切听凭自然主义,整个教学过程就会信马由缰。在这里,教师无所作为的实质是不作为。教师有所作为的首要表现,就是把握教学过程,努力使其顺畅、高效。2、恰当衔接教学环节。“三步一主线”课堂样式的教学环节虽然不是一成不变的“模式化”,各个环节的占时又没有明确规定,但在班级授课制的情形下,总得有人吹哨“齐步走”,这自然非教师莫属。否则,课堂形态就会松松垮垮、高耗低效。3、给学生创造成功机会。现代社会科学有条原理是:领导就是服务。这条原理也完全适合“三步一主线”课堂模式。教师既是课堂教学的领导,就要努力为学生服务,而服务的最好体现则是尽可能地为孩子们创造成功机会。4、恰到好处的进行评价。新课程注重学生参与评价,“三步一主线”课堂模式亦应如此。但是,如果在“群言堂”中听不到来自教师的评价声言,那也是极不正常的。事实上,学生对于来自教师方面的各种领导信息,都是格外留意的。只要坚持领导,就有显著成效。引导。在学生探究未知的征途上,教师需要既“引”又“导”。按照字面意思,既然是“引”,那就要站在前面,不可充当尾巴主义;既然是“导”,就要把管用的招数教给学生。简要的讲,引导就是要引学、导疑、引究、导思。1、引路径。面对具体的学习内容,该从那里下手切入?又从那里寻找解决问题的法子?这些恰似旅游者来到著名景点,一见天下胜景,只觉心潮澎湃,至于安排游览路线、选择最佳观赏角度,那就是导游的职责了。2、导质疑。从本质上讲,学习是从疑问起步的。有位哲人也曾说过:“在人类进步前行中,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审视学生的成长发展过程,其阶段性轨迹是:存疑→生疑→设疑→质疑,破解疑惑伴随着认识飞跃。在“三步一主线”课堂模式中,自始至终要告诉大家:凡事至少要问三个以上“为什么”,问一个不行,问两个太少,只有连环发问,才能悟出真谛。3、引探究。如果学生只是停留在表面,或是只满足于“接受”,那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就要引导他们从现象到本质、从个例到规律、从字面到内涵,从结果到原因……,来一番刨根问底,并且在探究中学会探究。4、导思路。一般而论,学生出现百思不得其解的情形,恰是思路出现故障。要使学生的思维航船乘风破浪,准确导航就显得很有必要。在这里,学生通畅的是思路,而掌握的是思维方法,锤炼的是思维品质。由此可见,在“三步一主线”课堂模式中,教师的引导至关重要,而且正如古代著名学者朱熹早就明确指出的:“……导者,师之功也。”指导。有人曾形象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员。就领会学习内容、亲历学习过程而言,教师作为过来人,对促进学生更好成长发展确有指导之必要。谈及指导,实际上就是指点具体的学习方法。以语文学科的体验性阅读为例,如果教师一味强调体验而又缺乏方法指导,那就如同不解决船和桥,渡河就是空话。另有人却总结了如下方法:1、假设入境,即:假设身临其境,再设身处地体验,从而引发内心震撼。2、换位思考,即:将自己与文本中的描述对象置换位置,在洞悉内心世界中,体验文本深刻内涵3、想象补充,即:由字面意思引发联想与想象,经过有机补充,进入新的体验天地。实际上,想象补充本身也就是一种体验。4、聚焦领悟,即:聚集思维光束,对文体的关键部位予以投射,深刻领悟体验。5、整合发现,即:把自身已有的生活积累同文本内容予以整合,就会在体验中获得新的发现。6、反复咀嚼,即:在体会与品味的同时,完成独具特色的体验。7、复映画面,即:试图把文本中的描述文字转换成立体画面,在大脑荧屏上复映,于形象鲜活中引深体验。8、试图比较,即:对于关键词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