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级口语交际与习作教学整合策略谈摘要:从中年级开始,口语交际与习作教学在教材编排上逐步趋向整合。而在实际教学中,说写分离现象普遍存在。儿童发展规律表明,中年级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明显强于书面表达能力。因此,在中年级实施“从说学写,说写结合”整合策略,有利于整体提高口语交际和习作教学的效率。关键词:口语交际习作整合教学从中年级开始,大部分的口语交际内容与习作是相关联的。特别是从四年级上册开始,直接出现了“口语交际与习作”合编在一起的安排。而在实际教学中,虽然也关注口语交际与习作教学的联系,但一直是分离教学。众所周知,说话是写话的基础,写话是说话的延伸和发展,只有会说,方能写好。针对教材编排的特点,口语交际与习作指导的联系,以及中段学生语言发展的客观规律,笔者尝试将口语交际与习作训练进行整合教学。一、趣味练说,无痕练写心理学表明,口语交际这种多向交往能活跃课堂气氛,因为口语交际与平时相对严肃的课堂气氛有所不同,它让交流成员可坐、可站,可小声议论,也可大声讨论,同学之间民主平等,各类信息活跃传递,信息的加工、转化及反馈不仅快而且能相互启发。在这样的情境中,可以唤起每个人的表现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心理潜力,提高智力活动水平,从而可以在不知不觉中酝酿写作的“文路”。因此,教师应努力创设口语交际的情境,引导孩子在交流的过程中积极、主动、饶有兴趣地参加,激发学生说的积极性,为写作开拓思路。如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八)》口语交际的内容是“向你推荐一本书”。我们通常的做法是让孩子拿一本书,小组先交流,然后再上台说说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因为没有创设有意义的交际情境,学生说的积极性就不够,他们最终写下来的文字也形如流水账。这样的教学,学生的说写能力均不能有效提升。为达到理想的训练效果,笔者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好书大比拼。在口语交际课前一星期,先布置任务:“孩子们,下一周的好书推荐,我们将进行投票,看谁推荐的书能成为公认的好书,看看在你的推荐下有多少人期待阅读这本书。假如你推荐的书被评为‘期待阅读之书’,那么你就是‘推荐之星’。”听到这样的好消息,孩子们兴趣十足。首先将自己准备推荐的书重新阅读,然后精心准备推荐稿。在全班推荐之前,已经有孩子积极地在家里先进行推荐演练,让家长指点。这样,不仅达到了介绍好书的目的,激发了孩子的阅读兴趣,还将口语交际的演练场拓展到了家庭。更重要的是,在当晚的日记中,90%的孩子都讲述了这节好书推荐口语交际课,光是题目就精彩纷呈:《快乐的好书交流会》《我是大评委》《今天,你读书了吗》……这样的习作,就成了孩子自觉主动的行为。二、着眼详说,训练详写叶圣陶先生说:“话怎么说,文章就怎么写。”它提醒我们,在引导学生表达的时候,应尽可能地引导孩子在积极表达的前提下把话说得精彩,把内容说丰富。把话说具体,看起来是一项简单的要求,其实对中年级的学生来说,这项能力的获得是需要训练的。当然,能把话说具体,自然就能把习作写具体。在口语交际课上,除了常规的口语交际训练之外,还可以加入与习作成文相关知识的渗透和训练。比如,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六)》安排了一次将口语交际与习作相结合的训练,将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内容先说后写。怎样才能使学生的口语交际和习作内容更丰富呢?笔者采用了四步教学法:第一步:走近乡村生活。可以是同学组合成探究小组,也可以是与父母一起,利用双休日的时间,欣赏田园风光,了解作物生长情况等。第二步:对自己综合性学习的成果加以整理,做好交流的准备。第三步:交流。这是很关键的一个环节,只有说得丰富,孩子写时才会文思泉涌。经过小组交流、改进,在全班交流的时候,孩子说得相当精彩。第四步:学生在口语交际课上广泛发表自己的见解后,在习作课上写作,教师引导孩子将自己经历的事,看到的景物、人及对此的体会书写成文。学生的习作有调查报告,有游记,有科普小短文……这样,习作才不是单纯的课上命题、指导、学生叙写这样一件机械无趣的事情,而是一个学生生活、交际的真实过程,是“使学生的习作来源于生活”“使习作成为...